去社区医院的好处是病人面对医生和护士不用诚惶诚恐、小心翼翼,好多想问的话也不用在他们面无表情的脸色下给吓回去。
上午是输液的高峰。
呵!这个输液的屋子可真够大的,8个床位,两大排沙发,足够二三十人在这儿输液了!自然没有大医院输液室的规矩,聊天的,拿手机追电视剧的,还有,嘎啦嘎啦嗑瓜子的,护士穿梭往来,一会儿这个喊:没液了!一会那个叫:我的没有了,赶紧薅了吧!这边又招呼:换液!
忙碌、热闹,像一个大杂院里男女老少在热聊的场景,也好,省的每个人都边输液边琢磨自己的病。分散注意力,挺好的治疗方法。
靠墙的大姐边输液边和陪老伴来的大妈拉家常:闺女姑爷跟我住在一起,小两口结婚三年了,也没有搬出去的意思,我一个退休的人,就在家做饭呗。要是光我们老两口子或者只有闺女,饭还可以做简单点,可是姑爷也在这儿,就得每天想着做什么菜,不能三天两头吃重样吧。
大妈的脸有些苍白,看了一眼液的高度,继续聊着:有时候我特别希望他们三口子到外边儿去吃,剩我们老两口儿就凑合凑合,也省点儿事,这天天做饭,也累的慌。”
“是啊!做饭也不是个清闲活儿。现在小年轻的们都学尖了。往外赶都不走,到家吃现成的,吃完饭没事儿了。就是累着当父母的喽!”
我旁边儿的大姐是因为打算要二胎,输卵管有些堵塞,来做治疗、输液。她已经45周岁了,儿子也已经上了大一,去年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就积极地为要二胎做准备,已经在这儿输液一周了,说准备给老大生个兄弟姐妹啥的,将来也有个照应,还畅想着她60多岁的时候,她的大儿子40多岁,正好有能力照顾这个老二,因此怀孕的心情很急切。巧的是,她左边儿的那个大姐,比她大一岁——46周岁了,一不小心怀了孕,刚刚做了流产手术。
“怎么不要着?”
“精力、经济都不赶趟儿了!一个孩子就够了。我儿子小时候我拿他当弟弟养,现在儿子长大了,我又拿他当哥哥依赖。一家三口,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不再要了。”
在最边上输液的,是一对年轻人。小伙子躺在床上输液,姑娘在一旁守候,旁若无人地秀着甜蜜,一会儿剥一个橘子瓣儿放到男孩儿嘴里。一会儿把自己的秋波送到男孩儿眼里,爱情的幸福在周身勃勃地洋溢。
躺在我右面输液的是一个85岁的老太太。头发全白了,看起来精神还不错,进来的时候是儿子用轮椅把她推进来的,输液的时候,年岁不小的儿媳妇一直陪在旁边,数次轻声问要不要解手,冷不冷,是否喝点水。儿子儿媳一直陪老太太把液输完,然后又用轮椅推走了。大家都很羡慕老太太有一个孝顺的儿媳妇。
坐在沙发上的小男孩儿一直在哭。抗拒针头,抗拒着护士,抗拒输液。每到这个时候大概就是就是护士最头痛的时候,也是考验护士是不是有方法安抚小孩儿的时候吧。
有一个在输液的师傅不知道是做什么工作的,从针一开始扎上就嫌输的慢,让护士把控制钮调快点。刚坐下不久,两个手机电话此起彼伏,就连它脸上的肌肉也一刻没有安生过,估计两瓶子药液都不是慢慢地注入他的静脉的,一定是和着他的心情,“哒哒哒”地流进去的。
一小时后,他电话又一次响起。
“我说护士,赶紧给我薅了!”液还有半寸高。护士只好给他拔下针头,他就急匆匆走了。
空调附近有一个中年男子,一只手漫无目的地拨弄着手机,时而朝窗外看看,神情很平静,白净的脸上透着温和,脾气一定像他给自己调好的点滴的速度,不急不缓。
最后来进来的是一对夫妻,带着一个5、6岁模样的孩子,护士给他扎针时嘴角抽动了两下,没有哭,旁边人有人夸这孩子听话,父亲低头不语,母亲说这孩子从出生到现在还不会说话,可能、可能这辈子不会说话了。
……
输液室的门一会打开,一会关上,陆陆续续有人输完,又陆陆续续有人来输液。
走进这个输液室,有人生百态,走出这个输液室,过自己的百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