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到今天,从王老师、方老师到宋老师,从王老师的素材型班会课、活动性班会课,到班会素材研究的新方向;从方老师的班主任思维,到熊孩子的逆袭;从宋老师的为什么需要儿童立场,到儿童立场的七个维度,让我受益匪浅。他们三个有太多的共同点:草根,一线,故事,案例,研究型老师……他们的成功在于他们不走寻常路,找到了自己准确的研究方向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这不寻常的背后,是他们的用心和创新。
王家文老师的那节感恩教育课,打破了我们对传统感恩教育课的固化思维,《来一斤母爱》的直戳泪点,《拉大锯》游戏的亲身体验,《难忘一瞬间》和《家长留言板》的精彩回放,《父亲》歌曲带来的潸然泪下,都把我们带入那个情境之中,老师们也是泪热泪盈眶。其实这几个环节,可能我们在平时的班会课也会用那么一两个,可为什么我们却达不到那样的效果呢?因为他的每一个环节又都是经过自己深度加工过的,从音乐到图画到照片的插入,每个细节都是他用心的体现。也许文章不原创,也许歌曲不原创,但经过了自己用心的加工后他就成了创新。还有王老师的“卫生承包制度”,让我想起了魏书生老师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王老师在这基础之上又做了创新。我曾经也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上学期也是如此,只是分工没有他们这么明细,所以也就出现了个别孩子各种理由推脱不干和个别孩子无所事事的情况出现。昨天王老师在讲的时候,我也在本上写着适合我们班的各类分工,争取开学前确定好,开学后也来个拍卖式的“一锤定音”。
方老师结合熊孩子吴承予逆袭的例子,向我们阐述了何为班主任的思维。我对他实在是太佩服了!我这人最害怕熊孩子了,这里的“怕”不是害怕,我很爱他们,却又对他们没招,所以怕就不好他们。方老师开学前的那一个关于“帮”还是“害”的电话,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保持了神秘感,让学生没有抓手,他不知道你下一步会把他给怎么了,所以从内心里他是怕的。“烂苹果”的循循善诱,让孩子彻底地从内心里醒悟,也就是对待熊孩子的第一步:唤醒。接着在方老师的激励和鼓舞下,熊孩子不再是熊孩子,而变成了老师永远的骄傲。方老师还为我们总结了熊孩子成长的三大步骤,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了方向。方老师的成功不是他运气好,而是他肯用心,他的每一步都藏着班主任思维的智慧在里面。“做事怕认真,凡事怕用心”应该也是这个道理吧!
今天的宋老师,就在我们郑州,我们金水区,是我们身边名师。他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在不断的“挑战自我,永远创新”。同一个课型同一个内容,我们固化的思想就是“我已经讲过N多遍了,每一个字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倒背如流”,我们想到的是省时省力,很少想过我能不能有新的想法?敢不敢来个新的尝试?正因为他的“挑战自我”,才让他不会有职业的倦怠感,永远保持旺盛的工作状态,这也就是朱老师所说的“爱教育”吧。
说一千道一万,“不走寻常路”就是要求我们要用心要创新要有决心,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之路,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完成从专业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