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感觉到,虽然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可能是因为,你仅仅让道理像流星一样,轻轻地划过了你的大脑,而不是让道理深深地印刻在了你的心里。
还记得你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吗?能简单地介绍一下书中的内容吗?如果请你写一篇读后感,你有信心写好吗?
不论你一年读了多少本书,学习了多少知识,懂得了多少道理,但是却不能把这些知识和道理讲出来或者写出来,那几乎就等于是无用功。
日本畅销书作家尾藤克之在他的书中《输出式阅读法: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以下简称:《输出式阅读法》)里说:“我认为,改变人生的唯一方法,就是输出!”。
读书相当于是输入,而说给别人听,或者写成文章给别人看,就相当于是输出。不能完成输出的输入,就是没有用处的输入。
你之所以没有过好这一生,就是没有做好输入的工作,自然也就不能让道理印刻在你的心里,也就无法做到输出。
只有当我们可以进行良好输出的时候,那些能让我们过好这一生的道理才能成为我们身心的一部分。
尾藤克之先生的这本《输出式阅读法》,就是教我们如何有效地阅读,进行输入,并且还能让我们做到将有用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输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阅读这本能让我们改变人生的书。
01 不能让任何原因成为不读书的理由
让自己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有的时候不仅是不能做到有效的输出,甚至连完整地读完一本书,都变成了无法完成的任务。
“家里的书架都落灰尘了,可我读书的时间确实是太少了。”
“我有过很多次读书的计划,可总是被其它的事情打断……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我读书的速度和蜗牛一样,总是读了后面的,前边的早就忘了,就再也不想继续读下去了。”
还有诸如以上不读书的种种原因,都是因为读了书之后,不能做到有效的输出,也就是读完书之后,自己真的说不出来或者写不出来书中的关键知识点或者内容,自然也就不可能爱上读书,也不太可能让自己继续再读其它的书了。
那么读过一本书之后,为什么不能进行有效的输出呢,很关键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
不能理解书中的内容:
原因一,不能及时地记录书中的内容,也就是不能及时记录读书笔记。
有些读者十分爱护书籍,书买来的时候什么样,读过之后还是什么样,干干净净的,没有折痕,更没有书写记录。
但是读书的时候如何记录读书笔记,这会直接关系到你对整本书籍的理解和记忆。
作者建议到:读书的时候不防准备几只彩色的记号笔,读到你认为感兴趣的部分,可以画线标记,或者还可以随时记录下来你当时的想法。这样才能在你要输出的时候,方便进行分析与整理。
原因二,你选择的书,难度超出了你的理解能力范围。
比如你是英语四级水平,在阅读英语六级水平的书籍时,可以借助查阅字、词典来理解文章的意思。但是如果你直接跳跃到要去阅读专业八级水平的书籍,那就变得十分的困难了。
这很可能会影响你对此类书籍阅读的兴趣,导致以后不会再去尝试阅读此类书籍。
“聪明人的读书诀窍03:读书后不能输出,就没有任何意义。为了输出,先要深入理解。”——第一章03 聪明人懂得什么是“有效输出”
02 聪明人的阅读方法
那如何才是正确地进行输入,也就是阅读一本书呢?让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方法一:只读最重要的信息就足够了。
作者尾藤克之先生在《输出式阅读法》中引用了帕雷托定律,这个定律也被称做“二八定律”。它是指,在某一特定概念的群体中,重要的部分只占20%,而不重要的部分占80%。因此要想控制全局,就要掌握最重要的部分。
这个法则用到阅读中也是一样的道理:一本书重要的部分也就在20%左右,应该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这20%的部分上。其余的80%,可以毫不犹豫地舍去。
读书的时候,要把时间和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20%的方面,就足够掌握全书80%的重要信息了。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及时有效的记录读书笔记,你的读书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能有效的记住你认为有用的部分。
“聪明人的读书诀窍07:一本书重要的部分也就两成左右,应该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这两成的部分上。其余八成,可以大刀阔斧地舍去。”——第二章07 只读三分之一也能理解整体内容
方法二:站在作者的角度去阅读。
好比你在追剧,还没有看到下面的内容,你就已经在联想男主角或者女主角的结局了。
读书也是一样,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怎样品读一本书,是读者的自由。但是,如果我们能更贴近作者的视角,自己理解书中内容的同时,也试着理解作者的意图,就能更加深入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聪明人的读书诀窍09: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可以更快、更深地理解作者意图,从书中汲取更多知识。”——第二章09 10分钟阅读,也能深化理解力
方法三:及时有效地复习,将大大提高你对书籍内容的记忆。
不管你读的是什么样的书籍,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地遗忘,这就是有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由德国的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提出的,当人记忆无意义的章节时:20分钟后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9小时后遗忘64%……31天后遗忘79%。
所以作者在书中提醒我们,要随时记录读书笔记,把书中的内容变成我们自己的想法,这样就不容易忘记。而且还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复习,虽然也会有遗忘,但知识也会不断的积累。
比如你今天读了书中的第1页,明天读第2页的同时,再把第1页重读一遍。后天读第3页的时候,再把第2页重读一遍。以此类推,当你读完整本书的时候,书中的内容会更加牢固的印刻在你的脑海中。
“聪明人的读书诀窍13:要想将知识牢固地铭刻在记忆中,在适当时机进行复习,是最好的方法。”——第三章13 节怎样读书才能“过目不忘”
03 聪明人输入,聪明人也输出
只阅读,是无法掌握书中的知识,让你过好这一生的,关键是在于输出,这也是这本书从开始到结尾一直在强调的观点。
以下三种方法,教你如何能做到聪明人的输出。
方法一: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无论你是要讲给别人听,还是要写出文章来,必须要在一开始就抓住对方的注意力,要吸引读者愿意听你讲下去,或者愿意继续读你的文章。
所以你就在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且在一开始就要准确、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果在输出的开始,你就含糊不清、咬文嚼字,对方很快就不愿意再听你讲下去,或者不愿意再继续看你的文章了。
你的内容是要传达给什么人的,传达的目的是什么,对方能从你的传达中获得什么有用的知识点,这些都要在你开始表达之前想清楚。慢慢地这样去反复练习,你就会成为一个输出的能手。
“聪明人的读书诀窍22:从书中读到的内容,要写成文章,传达给别人。”——第五章22 能合理输出,才算真的读完
方法二:学会讲故事
要想写好一个完整的故事,首先应该把目的想好。没有目的,就好像一艘没有目标漂浮在海上的船,不仅不知道终点在哪里,也不知道中途会遇到什么情况。故事写不下去了,很可能就胡乱的拼凑情节了。
其次是时间轴和起伏。时间轴就是要写明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起伏就是要写出自己与读者产生共鸣的地方,情节要丰富、情感要饱满。
举个例子,一篇关于亲子教育的文章。故事开始,家庭氛围是,不谈学习,家庭和睦;一谈学习,鸡飞狗跳。这就会引起很多有孩子家庭的共鸣。后来父母亲经过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与孩子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前后的反差,抓住了读者的感受。
“聪明人的读书诀窍23:把读到的内容高效、高质地加以输出,还可以提高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第五章23 聪明人输出的3个小技巧
方法三:最后的检查,让输出更精准
写完文章,万万不可以草草了事,要抱着谦虚的态度,以读者的视角对文章进行最后的审核。
隔天再来读自己写的文章;打印出来再读;出声朗读出来。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进行查漏补缺,让我们更容易发现文章中的错误,进行修改后,可以大大提高文章的精准度。
“聪明人的读书诀窍24:推敲,是让文章变得更好的最后一道工序。变身成挑剔的读者,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最严格的审核。”——第五章24 有助深化记忆的“推敲法”
写在最后
不管读了什么样的书,如果只是输入,没有输出的话,都不能改变现实世界。希望通过此篇文章的介绍,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以后读书不能只停留在阅读的层级,一定要做到有所输出。
只有做到有效的输出,才能让我们得到未曾体验过的自我成长,才能慢慢地开始改变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