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后知后觉、有点迷糊的人,那年七月,我刚刚大学毕业。
因为大学期间出色的学业成绩,我一直想考研,继续深造,老师们也很支持我。但是,在考研还是工作的选择上,我一直在摇摆,这是理想与现实的对决。
对更高层次大学的向往以及倔强的可怜的自尊,我想考研,想证明自己;然而,身后又是一个极为贫穷破败的家,父亲已近六十,身体糟糕,年轻时还吐过几次血,现在更是不用说,苦活累活都是母亲干,为了让我们姐妹读书,为了让日子宽裕那么一点,母亲在我上高中时开始出去打工,没有技术,全靠体力活,才支撑我们家到现在。每年正月初十一到,母亲就背着行囊,跟着村里大部队去往江浙地带,妹妹小,每次都哭着拽着母亲的大腿不放,我知道拦不住,就默默地帮忙收拾行李。大家都到齐了,母亲一抹泪头也不回的走了,我牵着号啕大哭的妹妹站在门口望着,望着,目送母亲远去,直到母亲的背影越来越小,最终消失,每次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朱自清的《背影》,喉咙里如同卡了桃核,鼻子也酸得厉害,我讨厌这种分离,真想快快长大。每每想到此,就觉得如果继续读书,是不是太自私?
可是我偏偏又是一个意志不坚定还没有决断的人,看到同学们选了学校奋斗的身影,我心痒痒,我想像他们一样没有任何顾虑的往前冲!而一到饭点,我又萎了,四年的大学学费贷款了三年,生活费是靠带家教维持的,还得补贴家用,如果读研,这样的日子还得持续三年,想想有点害怕,有点焦虑。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摇摆、挣扎,最终我还是决定试试。倔强的我选择了上海某所大学的微生物学科,这是要我加倍付出努力才有可能摘到的果实,或许那时心里明白那只可能是理想,与其说抱着希望一定要考上,不如说是对理想的一次朝圣。
报名之后,我还是全力以赴,只为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但为此,我还是失去了全面实习的机会。终于,迎来了国考,考完之后,一门专业课不是很理想,我心里有点没底。漫长的等待之后,结果出来了,我以2分之差没有考取,内心有点失落有点挫败也有点轻松,很矛盾,我没有伤心的大哭,一想到接下来我只用走一条路了,突然就释然了,轻松了。我放弃了调剂,选择了工作。又是从头开始,没有选择考研的同学,基本都找到了实习单位,我已经错过了实习,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备考即将开始的教师招聘考试。
然而,幸运之神再次真的与我失之交臂。在参加了几次招聘考试之后,在某县招聘笔试中我考了第二名,比第一名少一分,比第三名多一分,当时一共招两名教师,而且是当地特别好的学校,很有希望,我无比期待也无比紧张。面试结果下来,我以0.06分的微弱差距败给了第三名,我,失败了。后来了解到,另两位都是已经备考两年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这一次我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为理想,也为现实。
对别人,这可能只是一次工作的机会,对我,却是全家人的希望,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敢接来自家人的电话。等不及伤心,擦干眼泪,赶紧给各个私立学校投简历。这时,大学期间优秀的成绩帮了我大忙,市里最有名的一所私立学校给我回复,让我去上班。那一刻,压抑了几个月的心酸、不甘、恐慌,总算有了着落,虽然没有去理想的学校,这也不失为当时最好的一种境遇了。
事隔经年,回首望去,为理想也好,为现实也罢,那都是多么好的年纪,一切都欣欣然,一切都来得及,充满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