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给我打电话,让我回去参加学术培训。这是一个公开课,人人都可以参加。但是现在是暑假,我已经在家了。我搜了一下,机票➕住宿我需要花掉3400。但是导师不考虑这个,他的理由是:“xx都要去参加这个课程,你这个家伙早早的就回家了。快回来一趟,和你师姐他们一起听课吧。”
其实,我知道导师他现在的心情,和他对我的意见。他很不满,因为我在25号就选择了回家,没有去参加他7月份的讲座。而他的另一个学生,在那里等着他。他觉得我五月出去了一趟,而他的另一个学生天天在图书馆。他觉得我很少见他,而另一个学生感觉很乖,看着很像个好学生。
我三月份开学去的晚,我考了雅思;我五月份出去,是因为在学校实在压力太大,不出去调节一下真的不行。我自己知道自己的效率,知道状态好对于“有效学习时间”有多重要;我六月份写论文,参加中美项目;早日买好机票回家,一方面是因为价格便宜,一方面是因为我要回家报考国家司法考试。这个是我在五月底听完师姐答辩之后,就想着要及时的修改方向。但是我选择了——先做再说。
结果,就是如此了。给导师留下的印象,就是我开学去的晚,学期中出去玩,期末早早的走,给他发了篇论文他还没收到。现在他听到另一个学生这么用功,天天乖乖的呆在图书馆,暑假还要去听课,他就坐不住了。给我打电话,让我也回去参加。
但是亲爱的老师啊,你觉得另一个学生天天在图书馆,但对于我来说在图书馆是常态,没什么好炫耀的;你觉得另一个学生暑假听课,他在听课地点有宿舍可以住,并且追求的方向不同,他的调研方向跟我的理论方向不太一致;你觉得另一个学生很乖的呆在学校听你的讲座,我这边有很多原因让我没有那么做。
但是我没说。
我了解了我的缺点就是沟通太少,在下一学年去之后一定要改变这个境况,让老师知道我在做什么。就是那句话,只有炫耀,才有掌声。而过去的我一直奉行一句话,就是“少说话,多做事。”
但是就内心来说,我知道我没做错。不炫耀,不做作,少说话,多做事。
我知道我有多努力,不需要炫耀。
前两天一篇剧评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亦舒的《我的前半生》。书中女主不撒娇不讨好,“我是良家妇女,自问掷地有金石之声。”
在这里借鉴一下:我自问真正有品质的努力,掷地有金石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