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分享《断舍离》!
上一篇我们了解了,为什么人会喜欢:买买买?!之后跟随作者,明白了:断-舍-离,这三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断舍离!
断舍离第一步,我们从整理我们的大脑开始吧!
前一篇我们已经知道,断舍离对于我们的生活是非常有帮助的,那如何行动起来?就是需要不断的去提醒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大脑从知道,到做到,最后把断舍离融入到我们的身体,变成习惯!
提醒大脑一,以自我为轴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
每次在买东西的时候,都要想起来这个提醒,什么意思?就是拿到东西的那一刻,问自己:此刻当下,我是否需要用?如果答案是否,请放下这个东西,断掉买它的念想。
可能大家会问,那我以后需要,怎么办?那就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再去买!我们千万不要养成【囤积】东西的习惯,这个会非常占用我们的精力,消耗我们的能量。老想着以后会用,不仅操着不可预测未来的心,很可能还会占去现在需要的人、事、物的位置,把有用的忽视掉!
这个就可以解释我们为什么“书非借不能读也?”“为什么买的书老是想不起来读?”因为我们把书买回来,心理就会有一个暗示,这本书我已经有了,什么时候读都不晚!就是这样的暗示,导致我们一再拖延,就忘了去读它。所以,你此刻当下必须要读哪本书?再去买,买了就读!读完做好笔记,进行输出(这些之前都有过分享),就可以放下这本书了!
千万不敢一口气买一堆书放那里,这就真成摆设了!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很重要的法则:采铜法则。采铜在《精进》这本书里,对于如何判断一个事情做还是不做,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标准,即收益高低以及半衰期的长短(半衰期指使用的周期、持续价值的长短)。这样,通过这两个维度,我们就可以构建出一个四象限:
收益高且半衰期长——这就是高价值的事、物。比如找到挚爱一生的人,再比如学会了一个技能可以伴你终身。我的思维导图其实就是高价值的事情,我学会思维导图之后,不仅让我的学习力、工作效率提升,还让我现在以此为事业,有了收入,是不是非常棒!
收益低但半衰期长——这就是我们讲家庭教育经常会说的长期收益的事、物。比如陪伴父母、孩子,再比如读书,这些看似好像目前当下没有收益,可是他的持续价值非常久,乃至终身。这些事就像我们时间管理说的,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反而我们更需要去重视并及时去做这类事情!
收益高但半衰期短——这就是短期收益的事、物。比如买了一个非常好看的衣服,再比如背了一首诗,看了一本小说,这些都是当下此刻满足了我们,可是过不了多久,这种喜悦的感觉就不存在了!
收益低且半衰期短——这就是低价值的事、物,比如刷电视剧/娱乐产品一下午,再比如凶了孩子一顿感觉孩子听话了,其实这些都是耗费我们能量,还得不到什么好处的事情,这些事情以及物品我们就一定要少做、别买!
提醒大脑二,理清扫除的整体概念。
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会发现,如果东西非常多,我们很难打扫的整齐干净。所以在大扫除之前,我们真的是要舍字当头啊!不无例外,我们打扫卫生,多少都会先清理一些废物杂物,才能把剩下的东西收拾的干干净净!
所以,扫除的流程是:整理(规划空间)——>收纳(选择物品及其容器)——>清洁(打扫干净),在这些步骤开始的时候,或者说我们不管是进行哪一步,舍——都要贯彻其中!想让扫除的过程快速,更重要的就是要把买的源头做好——断!
提醒大脑三,知行合一。
知道并做到,我们大家都知道,可真的太难了,臣妾办不到啊!
所以在这里,作者和大家要说,【知道到做到】是有过程的:
学会了但是每次用的时候都想不起来——>学会了用的时候也想起来了,但是用不太好——>学会了也想的起来用,用的还不错——>每次用的时候自然而然,已经不用刻意去想,这就是知行合一了!
我们知道了这个过程,就需要一步步来,每次没想起来用,不要气馁,我们知道自己还在第一步,一定会走到第二步、第三步,最后到知行合一的!
不管怎么样,敲黑板划重点——知行合一的前提,一定是我们要先会,要先知道,还有就是不断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