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二
原文
戊辰秋,余初得隋织造园,改为随园。王孟亭太守,商宝意、陶西圃二太史,置酒相贺,各有诗见赠。西圃云:“荒园得主名仍旧,平野添楼树尽环。作吏如何耽此事,买山真不乞人钱。”宝意云:“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盖其时,余年才过三十故也。惟孟亭诗未录,只记“万木槎丫绿到檐”一句而已。嗟乎!余得随园之次年,即乞病居之。四十年来,园之增荣饰观,迥非从前光景;而三人者,亦多化去久矣!
译注
戊辰年秋,我刚刚购得隋织造园,改名为随园。王孟亭太守,商盘、陶镛二位太史,置备酒席来祝贺,各有诗赠送我。陶镛诗:“荒园得主名仍旧,平野添楼树尽环。作吏如何耽此事,买山真不乞人钱。”意思:荒芜的园子有了新主人但名字依旧,平旷的田野增添了楼阁树木环绕。做官怎么能在这样的事上耽搁心思,才德高尚的人不须要别人的钱财。商盘的诗:“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意思:过了长江真不愧是名人,退隐而居在随园像不老僧。做了十年的朝廷命官后,戴着葛巾穿着布衣正好适合退隐生活。因为当时,我的年龄才过三十的原因。只是王箴舆的诗没记录,只记得“万木槎丫绿到檐”一句而已。哎呀!我购得随园的第二年,即告病回家隐居在那。四十年来,随园增添许多荣光装饰观赏的景物,迥然不是从前的光景;而他们三人,也多去世好久啦!
随园,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末的吴应箕焦园,清康熙年间则是江宁织造曹寅家族园林的一部分,曹家的姻亲富察明义曾说随园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后归于接任江宁织造的隋赫德,故名“隋织造园”、“隋园”。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购得此园,名之为“随园”,死后即葬于随园。
王箴舆,清江苏宝应人,字敬倚,号孟亭。王式丹孙。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官卫辉知府。工诗,与袁枚交好。有《孟亭编年诗》。
商盘(1701~1767),字苍雨,号宝意,清代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少读书于土城山之质园,旧传为勾践教西施歌舞处。雍正八年(1730)中二甲第二十四名进士,以知县用,奉旨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充八旗馆、国史馆纂修。后以养亲乞外补,历任广西新宁州牧、镇江郡丞、南昌令、梧州知府、云南府知府等职。乾隆三十二年(1767),进军缅甸负责督运粮草,感触瘴疠,旬日而卒。
陶镛,子序东,号西圃,芜湖人,乾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知县,官至湖南同知。
买山,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载:“支道林 因人就 深公 买 印山,深公 答曰:‘未闻 巢 由 买山而隐。’”后以“买山”喻贤士的归隐。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