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是是七年级期中考试的最后一天,上午考了英语。在写书面表达时一个词难住了学生。
——老师,这金发碧眼中的碧眼是什么颜色的眼?
——你自己去思考,这个问题得你自己思考。老师不能回答。
于是,有同学想到了“碧绿”一词,写下了green eyes。
有同学想到了碧蓝的天空,想到了眼泪,眼泪是咸的,像海水,海是蓝的,所以碧眼就写了blue eyes.
还有的孩子玩了个心眼,干脆回避了眼睛的颜色。把书面表达中这个要点直接漏掉不写了。
考完英语,牛主任让全校七年级学生集会,半个操场的学生都在问:你那个金发碧眼写的是啥眼?
——我写的是绿眼。碧绿不是吗?
——你傻呀?外国人不都是蓝色眼睛吗?
——谁说外国人都是蓝眼睛,还有棕色的呢!
——我真的看过长绿眼睛的外国人啊。
……
讨论,争论从考场转移到操场,直到老牛同志让安静,台下的讨论声才平息。
“金发碧眼”怎么译?有道词典给的翻译是:
“金发碧眼”的“碧”字为引起热议,这其中暴露了学生的哪些问题呢?
首先,暴露的是学生的语文阅读方面的缺陷。我通过分析班上学生的试卷,发现平时爱读书,爱观察的孩子写的都是蓝眼睛。阅读肯定是能拓宽孩子的视野的。我记得女儿上六年级时买了《猫武士》全套的书,有一个句子我印象深刻,说猫的眼睛在黑夜里发着绿盈盈的光,那书架上的书,黑色的底色,瞪着绿眼的猫武士,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其次,对于中国汉字的理解是很片面的。
很多孩子都知道碧绿这个词,但是还有碧蓝啊。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关于碧的释义:
1、碧是指绿色, 青色(深蓝色) ,蓝色 的统称 ,如碧海 ,碧绿,水碧山青。也有青和绿相混的颜色,古代也指浅蓝色。
2、“碧”的本意是青白色的玉石,《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后来就代指青白色,浅蓝色。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
第三,我们的孩子缺乏一些生活中的常识。我们都在学知识,却忘记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自媒体和网络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有机会看到电影,电视中的外国人,他们长的什么样?为什么没有观察呢?
还比如74小题,康康来自中国,头发的颜色,很多孩子仍然填了blond或brown.
第四,在做题的过程中审题不仔细。给的已知信息中,说Ben是英国人。在争论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说北欧和东欧的确有绿眼睛的人。其中有一个孩子就很理直气壮地说:傻子,题目里给的信息是英国人,英国人大多数是蓝眼睛,你不知道!?
当“金发碧眼”的“碧”字为引起热议,这其中暴露了我教学中的哪些问题呢?
当前的英语课程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则要依赖于基于情境的语篇教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篇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语言与文化现象,分析和比较其中的异同,归纳语言及语篇特点,辨识语言形式和语篇结构的功能,分析和评价语篇所承载的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等英语学习活动和实践运用途径,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归纳、建构、辨识、评价、创新等思维方式,增强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增强学习能力,提高语言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反思一:我的课堂让学生仔细观察了吗?
教了,只是一带而过。
在教授孩子blond这个词时,我展示了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女照片。练习了句型:What does she look like?She has blond hair and blue eyes.我当时还说了一句:大多数欧美人头发都是金色的,眼睛都是蓝色的。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学生观察来的,而是我告知他们的。Tell me, I wil forget.学生记不住,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反思二:我进行知识的比较和分析了吗?
做了,只是简单的比较,一带而过,不够深入。我只简单对比了中英和中美人的特征。倘若我能在人种的分布和他们的特征方面与地理学科进行有效的融合,或者把它作为一个小课题让学生下去做个网络调查,写出汇报,是不是情况就会大为改观呢?
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这些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实施,每个英语老师都任重而道远!所以,我的英语教学上必须由教知识向教能力,由教能力向教思维进行转化,才能给他们更好的引领。
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我和我的学生都要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