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了很多东西,早上的反思和昨天的感想。
关于我到底要如何才能好好的前行,其实本质上还是顺其自然。
还没有写完的东西就是关于爱情的替代品。
以前我不愿意承认爱情是可以有替代品的。我们好像只能在真实的爱情里获得爱情的幸福。所以那时的我,其实也是一种非黑即白的观念。
替代品的本质就是,找到你真正的需求或者目的,进而寻找类似的东西,可以满足你的东西。这个东西就一定比你渴望的东西差吗?真的不见得。甚至可能更好。人们想要飞,基于为什么想要飞,可能是想要快一点前进,可能是想要跨地区生活,也可能是想要感受飞的体验。所以,我们基于这些需求有了各种交通工具,有滑板,有溜冰鞋等等,还有各种飞行的体验。
所以基于此,任何需求都可以有替代品的。包括爱情。还有社交需求。之前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能只是不想去意识到。毕竟要推翻一个本来理所应当的事情,本身就是一件很让人痛苦的事情。
我逃避着不愿意面对,只是说我一个人可以幸福,然后在偶尔孤独的安慰自己。我们总是这样,尽管在很多地方愿意去诚实的面对,但总有不愿意面对的东西。
比如社交需求其实也是一种需求,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不是必须要有我没有的东西。
没有什么东西是必须的。任何事情都是用进废退,适者生存。我们一直在不停的进化着。只是我们希望某些事情是必须的,是不可替代的,是公平的。这些都是我们意识层面的希望,是小我,是思维。是因为我们想要被重视,我们渴望自己的独一无二,是因为我们的各种渴望才让我们有这样的希望。
但这并非事实。或许本身就没有什么除真实事件之外的事实。
因为一切都在前进,一切都会基于环境而改变,变化或许才是唯一的事实。
所以我想说的是,社交也仅仅只是一种需求,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只是一种相较而言更大一点的需求吧。只要是需求就可以套用需求的理论。
只要是需求就可以通过少满足而降低阈值,可以替代,可以通过习惯于某个低水平的满足而控制需求。
需求可以通过规则(比如上厕所),还有低满足,替代品来进行调控。而且本质上我觉得除了身体的需求之外,其他的需求都可以完全戒掉。
但似乎社交需求也几近接近身体的需求了,可能没办法完全的戒掉。但可以和性需求一样,适当的满足,降低需求,规范需求,还可以通过某种替代品去满足。
关于友情的需求本质上是倾诉,可以用文字的方式来代替,可以用日记,也可以用一些社交平台。
爱情的需求也可以替代,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可能你需要找到一个你喜欢的人。这个人有一个非常喜欢的东西,可以是电影,可以是音乐,这些就可以成为那个人的替代品。当你听音乐,看电影的时候,因为带着他的“元素”所以便可以满足你爱情的需求。
替代品其实是可以更精确的满足我们需求的。如果我们这时候需要爱情,那我们就可以听歌,看电影。如果不需要,那我们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如果这个替代品不变,我觉得会有相对而言更好的效果。因为变化会产生其他的东西,会影响心情,也会产生其他的需求。
所以替代品是电影音乐可能比朋友圈等变化的东西要好。不变的东西要想保持其效用,就是要间隔时间使用。在非常需要的情况下使用,这样才会一直保持其效用。
如果我们有了社交欲望的时候就去社交,其实不会有好的结果,因为可能会出现新的情况,这个情况可能会让你产生新的需求,而且你还需要改变一些其他的东西。
如果你在渴望爱情的时候就去盲目寻找爱情,那你可能就会遭受伤害。想清楚你的目的,认识事情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做,会更好的满足你的需求。
如果你渴望爱情是因为你现在很受伤,那你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解决你受伤的问题,如果你渴望爱情是真的觉得到了这么一个时间,需要找一个人陪伴自己,也想清楚了即将面临的挑战和后果,那你完全可以去寻找一个伴侣。
看清楚你的目的。一切就会容易许多。
但很多时候人们不愿意面对这些可耻的需求,不愿意接受这些渴望。所以我们就时常得不到幸福,进而做出错误的行为,获得错误的感觉,于是循环往复。
本来没想写这么多的。就突然就扯到了需求上。
本来是想写,我想和他说的一些话。
想要通过我对他的感觉向他阐释我关于替代品的理论。
你看我想要分享,说明我需要人的认可。
如果我是明确的幸福,那我不会想要分享。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的时候,我会默认对方知道很多东西,但其实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而我也不知道他们到底知道什么。
所以在我想清楚这些之前,或许真的不能随便的把这些东西告诉对方。对方只会产生误会。
在和别人说话之前,要考虑清楚。谨言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