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
终于可以写这篇学习汇报了,拖了好几天,为什么?忙!没空! 别闹了,因为没有头绪,不知道如何去写,才迟迟不肯下笔。然而要知道几乎所有要做的事情不迈出第一步就不会有下一步的发展。所以我硬着头皮也要写完它。下笔时才知道写作这东西,真的是需要很强的技巧的,全文如何架构,如何切入主题,如何带着读者一步步往下走等等都需要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所以我今天写,不求有多完美,不管别人如何评价,只是希望自己能勇敢地迈出这一步。我认为这就是决心。
关于学习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总是想着、计划着去做一些事,但总是没有去实施,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开头。然后找了若干理由来给自己心里安慰,“没时间,太忙”;“没准备好,再等等”,这样的状态很不健康。如果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有强烈的欲望想去改变,那么就下定决心,开始行动吧。学习就需要这样的决心。
我们都知道学习对我们的个人发展来说,起着关键作用。很多企业也把学习能力当作人才引入的重要指标。虽说如此,但是我们却还是不愿意去学习,或者有在学习但难以坚持下去,亦或者坚持学习却鲜有成效。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谈到的主题——学会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制胜法宝。
我是个产品人,所以就按照做产品的思路,根据学习的时序对该书来一步步进行分析,以达到帮助我们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一目标。
本书分析
该书是由日本知名教育专家斋藤孝 先生所著,他总结了各界大牛们的若干学习方法和他自己的学习方法,旨在给我们提供一些讯息,来指引我们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学前准备-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要清楚地认识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我们目前的学习状态怎样?我们需要去学习哪些东西?现在的学习方法怎么样?等等。总而言之就是在学习的道路上要反复确认自己的位置和状态,给我们的学习方法和成效给予及时的反馈。像这样在正确的自我认知下,不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不会太久我们就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做一个“会学习的人”。我们常说“天性使然”。真正适合你的,绝不会让你感到痛苦,持之以恒也不再是难事。
2.学前准备-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任何一个健壮的系统都会有个精密的框架作为支撑。学习也是如此,构建我们自己的知识框架,就好比做一个我们自己的书架。我们把平时学习到的零碎的知识进行串联,然后规整的放到指定的书档中。那么,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呢?比如说,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兴趣爱好作为基础,往下拓展。专业领域可以分为哪写内容,兴趣爱好分文哪些内容,随着自我认知的变化,我们可能需要去学习一些社会学,哲学,数学等等,那么我们的知识框架也要进行相应的扩展。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构建方法,只要能把自己的现有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快速归置,那么这个框架就是有意义的。
3.学前准备-有目的的学习
学习前先要搞清楚自己的学习目的是什么?是“需求”还是纯粹的“喜欢”?还是既不“需要”也不“喜欢”?比如说我们要参加某种考试,这里的学习就是“需求”型的,我们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因为我们要通过考过。比如我们喜欢摄影,那么我们学习摄影类的知识,这就是“喜欢”型,且自带满足感和快乐感。这两种类型都会收获良好的学习效益。而既不需要也不喜欢,就很难有学习的欲望,即便是学了也没多大成效。所以,我们要明确知道我们处于什么目的去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是为了考试通过,还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准,等等。漫无目的的学习,想着“总有一天用得上”是靠不住的。
4.学前准备-良好的学习氛围
不要忽略环境对于学习的影响。因人而异,选择一个自己能静下心来的学习场所,家中、咖啡厅、自习室...自己觉得可以就行。选择好场所后,需要进行一些类似仪式感的动作。例如,翻开一本书在书签上记着现在的时间和日期;深吸一口气,快速撇开脑子里想的其他事情,集中注意力;把手机调成静音或关机。这一系列的动作就在暗示着自己:“我一定要在这段时间内完成这件事,不完成绝不罢休!”然后心无旁骛,进入忘我的世界。
5.学习过程-几种方法
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接下来就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就好了。下面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相互间并不冲突。
命名思考法
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 ,就是个很善于给概念命名的人,“管理”、“经营咨询”、“目标管理”、“民营化”等名词都是他提出的概念。起名字其实是个很难的活儿,不信你试试就知道了。因为它需要挖掘事物的本质,精简、准确地抽象出概念,这对我们归纳总结和剖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着去给各种事物去命名、总结,比如说,公司新开了某个项目,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理解,给它起个名字;看书的时候,读完某一个章节、段落,给它起个名字;社会中的某种现象,给它起个名字;给人家的小公举起个名字(哈哈,这个太难了!)等等。想做到彼得·德鲁克那样高屋建瓴,当然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作为铺垫了,毕竟人家活到老,学到老,对自己的学习有着很高要求的目标管理。
相互学习法
相互学习其实早在我们小的时候,老师就和我们说过,同学之间要相互学习。但即便是现在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相互学习呢?相互学习其实有两部分,就是我向你学习,我去倾听;你向我请教,我来诉说。这两个方向都会让我们学到东西,从中受益。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 ,就是从学徒做起,文化不高,勤奋好学的他为了解决厂子里的问题,四处请教他人,才把他的产品越做越好,工厂越做越大。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落实这个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身边的同事、同学,肯定有比我们厉害的方面,我们可以虚心去请教,不懂就问,不要觉得丢面子,不懂装懂的人其实才可笑。当然了,我们肯定也有比别人厉害的方面,当别人向我们请教的时候,一定要耐心讲授,不要觉得浪费时间,其实这个过程对我们自己也是有益的。
古典学习法
读到古典学习法是最让我感到吃惊的。因为这里的古典就是指中国的古典——《论语》《孟子》。要知道作者是个日本人,而采用古典学习法的涩泽荣一 是也是个日本人,在前面说到吉田松阴相互学习的时候也讲到了学习《孟子》,同样是个日本人。让我吃惊的是,中国的古典著作传到海外,竟然还有这么深的影响力,甚至成为他们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和精神支柱!
先聊聊精神支柱,有精神支柱的人,内心往往都比较强大,做事有自己的准则和道德规范。当然,这里说的精神支柱不一定就是指古典,每个国家和民族在文明演化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精神产物。再说说这古典,我们的现代教育好像轻视了古典文化的教育。所以啊,我们不妨学习一下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古典古籍,或许它恰好又刚刚能给我们以后的生活带来些精神上的支撑呢。
更多学习方法
作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也提出来一些他自己实用的学习方法,这里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一气呵成学习法,是运用在对外语学习上的实际案例,对于初步学习外语的人来说,不妨找一些简单的,最好是知道故事情节的原文故事来反复诵读,暂且不看遇到什么困难,一口气读完。
集训学习法,就是抽出一段连续的时间持续学习。这种方法比较常见,就好像我们很多人放假充电是一个道理,关键就在于集中精力,彻底投入。
集中学习法,就是咬牙学习法。全身心投入,在规定的时间内不断坚持。等到真正坚持下来后,就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去啃那些难啃的骨头,比如那些没什么兴趣但必须要学的,那些有难度又一点不熟悉的领域。
剪报学习法,这种学习方法,相信我们有很多人也尝试过,但并没有坚持下去。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互联网时代,剪报法还有什么作用呢。其实就是让我们慢下来,去辨别这些信息的真伪,去甄选这些信息的价值,把那些娱乐报道天天放头条的新媒体放一放,恢复一下自我的判断力,制作一本对自己有用的新闻记录。相似的方法还有图书馆摘阅法,就是把图书馆里有用的知识记录下来,同样值得推荐。摘阅的一字一句中便能更深刻的理解,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复制粘贴。
还有一些,我就不一一举例了。斋藤孝先生主要强调的就是时刻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要知道万物皆有理数,我们需要放低姿态,虚心去学习那些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6.学习过程-几种思想
审视自己
香奈儿相信我们都不陌生,她不仅是个家喻户晓的品牌,更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上世纪女性时尚界的革命家。即便是在她最辉煌的时候都不忘对着镜子客观审视自己。所谓审视,不是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表,而是要观察自己的内心。回归自我,发现内心中的自己。说起来挺虚,其实啊就是在自己成功的时候告诉自己,不要傲娇;在低落的时候告诉自己,要更加努力。不要让现实中的自己跑偏了。
保持平衡
爱因斯坦 通过享受音乐调节身心的平衡,村上春树 通过长跑来保持身心的平衡。失衡意味着,我们的身体或心里将要往某一个方向倾斜,这将会导致身体或心里问题。维持平衡其实也不难做到,在学习、工作之余,做一些另自己愉快的事情,放松身心,缓解压力,释放负能量。无论是听歌,画画,还是跑步,骑行都是可以的。所以啊,不要一直紧绷着神经,适当放松放松十分重要!我推荐 听歌+跑步 的组合哦。
7.学习奥义-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来创造一定的价值。有的知识可以直接转化成生产力提供市场价值,有的知识则可以改善内在能力提升自我社会价值。比如说,我们学习专业技能,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创造了更大的市场价值。然而我们学习怎么讲故事就可以增加自己在圈子的受欢迎程度,提升了社会价值。再比如说,学习哲学,让我们对事物本质了解的更透彻,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这其实也是一种内在价值。虽说有的用起来作用很明显,有的则很隐晦。但都能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的人生轨迹。
学习或枯燥,或孤独,或快乐,但是要知道,学习给予我们的是无尽的智慧和从容。生活也就多了那么一些希望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