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日历,我注册简书也有将近三个月的时间了。在这三个月里,我的收获很多:收获了几位能为我的人生指点迷津的良友,同时我也把原来刷朋友圈、八卦、伤感的时间改成了每天翻阅简书的时间。
从此我不再整天无所事事、胡思乱想了。看来“忙”是治疗一切神经病的良药。这个平台充实了我的人生,让我开启了与过去不一样的生活。
想想最近这几年,我的时间可用一个“闲”字来概括:早上起的晚,简单收拾一下屋子,时间转瞬就到中午了。下午的日子可真难熬:约姐妹出来聊天,她们个个都有事情在忙,即使到了周末休息时间,她们也要在家陪老公和孩子,再说我也不好意思占用别人的休息时间。
每天只有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听到那高亢而又有节奏的广场舞曲才会找到自己久违的那种存在感。
女儿看见我在家实在闲的慌,就给我送来了十来本书;其中有文学家史铁生的作品、还有丰子恺、汪曾祺的著作。要我没事的时候在家看看书,在简书里写写生活随笔,但对自己要求不要太高,凡事听从自己的内心,不要急于求成,开心就好,刚刚开始要本着怡情的初衷。
可最近我失眠了,变得爱思考了,或许是对一件事物太过执着和痴迷,我迷上了简书,除了吃饭、睡觉的时候没看简书,其余的时间都在。只要一打开简书,眼睛就会第一时间死盯在“消息”上面,看看谁又为我点亮那颗小红心,观察那为数不多的粉丝又少了谁。
有时候夜晚起夜也要翻开手机看看,恨不得凌晨三点也要跟简友回复消息。总之,简书上面发来的每一条消息,都紧紧的牵扯着我那脆弱且又敏感的脑神经。哈哈!我中了简书的毒啦。
看简友们写的文章,每次看到精彩之处都忍不住点赞,还学会在下面写评论。再看看自己的文章,不但阅读量低,搜肠刮肚也就写出了那么几篇文章,更谈不上有干货分享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现在我总算是有了更深的领悟。
有时候感觉自己有限的脑容量里装的全是素材,可是提起笔来完全就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口”。抓耳挠腮不知如何开头,才能把一件事情捋清楚。
很多时候,心绪真得没有办法平息下来,在书房里徘徊不定,那来回走动的脚步声让人听了难于平静,我开始变得焦虑起来。
我仰慕那些文字如行云流水般的大咖们,也佩服那些能在简书里坚持日更的简友们:天天写故事的稻香老农、文字里充满禅意的木头奶奶、那个每天更文多篇的青年写手江昭和、还有一日一书的作者喜亭……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他们坚持笔耕不辍,保持每天输出,我想他们除了对文字的痴心不改之外,更多还是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态。我常常想,他们的时间是如何安排和管理的?人总归是要吃饭、休息还有锻练吧。或许是我天生的个性使然,脾气急,每天想得太多,而做的又少。
每次更新一篇文章,总要先打草稿(我一直保留小时候写作文打草稿的习惯),然后再修改,最后在键盘上敲出来。每次1千多字的文章我也会坐在电脑前斟酌许久。改来改去,总是差强人意。
只要是写文章的时候,原来风吹不倒,雷打不动的中午觉是会免掉的,吃东西时也是食之无味的。只有等我那自己视若珍宝的拙文发布以后,才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和成就感。看着我那睡眠不足的熊猫眼,女儿忍不住笑话我:“本末倒置,忘了初衷”。
优雅的人生,是用一颗平静的心,平和的心态,平淡的活法,滋养的出来的从容和淡定。
由于平时知识积累的不够,写起来不是那么得心应手,所以心态有时候难于平和,写作要有平时在家煲汤细火慢炖的功夫。每当我跟女儿聊起此事,她总是 安慰我:“要拥有一个好的心态,才能活得轻松自在”。
总之,写文章就是把心中所思所想诉诸笔端,本身就是一种收获,何必在意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