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开学起前,是公爹三周年的忌日,在平顶山小住几日。连绵秋雨下个不停,一日午后听着滴答滴答的雨声,突然想去看看雨中的三苏园,再次去拜谒心中一直仰望的一代文豪苏东坡。
连续下了几天雨,路上行人格外稀少,和女儿一路聊着诗词,二十余里的路程,不知不觉中车已经停在了三苏园门口。三苏园的大门口一个游客也没有,一位保安一位售票员坚守在岗位,得知我是来自三门峡灵宝的导游格外热情。聊起苏轼,两位都是侃侃而谈,谈起苏轼一生的起伏、谈苏轼的美食、谈苏轼诗词对小学、中学、高中学生的影响。刷卡进入景区,保安一再交待天气不好,小心地面路滑,5点以后要走西边的侧门出园,道谢之后,撑着伞急匆匆迈步前行。
已经是第五次来到三苏园,雨中的三苏园更是庄严宁静。三苏纪念馆前的黑色三苏雕像在雨中更加灵动。苏洵坐于石凳上,苏轼、苏辙立于身旁,一人持卷,一人捻胡须,三人抬头远视,神采飞扬,尽显文人雅士气质。
三苏纪念馆分设苏洵、苏轼、苏辙展厅,通过图片和文字及书画详细介绍了三苏的生平和成就。以前只是源于对诗词的热爱,背诵了一些苏轼的诗词,这个暑假详细阅读了《康震评说苏东坡》一书,又通过电视剧《苏东坡》、中央电视台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对他们三人的跌宕人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带着这份情怀再游纪念馆,比往日更增添了一些理解与崇拜,也更加明白了臧克家老先生为何在游览三苏园后题词:仰望东坡。
走出纪念馆,沿路前行,大路两边的翠柏林立,宛如哨兵。路面上不时有春节灯展时遗留的彩灯造型,风吹日晒虽然破旧了一些,但经过雨水的洗礼,倒是鲜艳如新,特别是东坡肉造型的灯展因大树的庇护最为完整,和远处矗立着苏轼手持书卷的雕像遥遥相望。
继续前行,是三苏的的陵园。门前的四株古柏树苍翠挺拔,遮天盖地,几天的阴雨连绵,让树下的石砖上多了些许的绿色苔藓。千年的陵园,千年的古道,在雨水的浸润中更加湿滑,一个趔趄差点滑倒,女儿急忙扶了我一把,打趣道:“苏先生知道你来了,给你打个招呼吧。”来到三苏的墓冢前,自东北向西南依次排列为“宋东坡子瞻苏先生墓”、“宋老泉苏先生墓”、“宋颍滨子由苏先生墓”。冢前耸立墓碑,碑前分别设石供桌、石蜡台、石香炉。在苏轼的供桌上,哪位粉丝还摆放着两束娇艳的黄玫瑰,还有一块足有四五斤重的方形五花肉,供桌的下面两个二锅头的酒瓶倒在地上。有花、有酒、有肉,这是哪位崇拜者要与东坡对酒当歌吧。虔诚地分别走到三人的墓前,又一次深深鞠躬,愿今生能有幸得三苏父子一毫诗魂,与他同吟天涯何处无芳草,与他同饮一樽还酹江月。
出了陵园,和女儿进入了东坡碑林。碑林的院门影壁上是毛泽东书写的苏轼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伟人的书法飘逸洒脱,词作的豪迈奔放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院中的青竹在雨中依然用翠绿将壁廊环绕。每一块碑上都刻着苏轼的词作,碑林的设计者别出心裁,邀请一百多位书法家以风格迥异的字体演绎苏轼的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百多块同样内容的石碑,形成了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
不知何时雨已经变成了隐隐约约的蒙蒙细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凭吊父子三人,更多了几分思考与感悟。一路走来,终于碰见了两位同游的大叔,问及才知是当地的两位中学语文教师,聊起苏轼诗词同叹他一生耿直,得罪权贵,屡次贬谪,最终落得妻亡子夭,客死他乡。惋惜之余又都多了几分笑颜,都慨叹道:若无刚直遭三贬,那得惊语天下传。
走进西门口的一个庭院,(忘记了院落的名字),几块石碑在红花绿草中矗立,最醒目的一块石碑上赫然写着“东坡诗帝”几个大字。在2018年天涯绿芳草的清明节,平顶山三苏诗社为苏轼举行群众性活动,加冕他为“诗帝”,并将加冕词与“诗帝东坡”的石碑矗立在庭院中,细读加冕词,对苏轼更添几分仰慕之情。加冕词写道: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旷古薄今。勤政爱民,廉洁一生。屡逢坎坷,从不气馁,仍殷殷为民也。葬郏邑九百余年,深受世人尊崇。已丑清明,东岳石翁率众诗友,焚香秉烛,谏之东皇,崇苏轼为“诗帝”。上合天意,下符民心,故加冕苏轼为诗帝。
走出三苏园,下了几天的雨已经停了,夕阳透过云朵绽放出几道光芒,照射在三苏园的大地上。回望三苏园,长眠于此已九百多年的苏轼,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从未走远,虽无冕冠,相信“诗帝东坡”之称定能代代相传。愿每一位热爱诗词的朋友都能走近东坡,读懂他的豪放、感悟他的暖情、理解他的坚韧,用他的哲理去演绎自己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诗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