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永兵
继上一次陕西省中考复习研讨会以后,从今天开始,西安市教科所又组织了市级中考复习研讨会。我认为两个会不同的是,陕西省的中考研讨会是宏观把握中考的方向。我觉得本次研讨会,通过复习课例研讨,让老师更加清晰地知道离中考还是100天的时候,如何做到更有效地复习。
本次研讨会我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时段,按照惯例,市级研讨会一般早上都有两节示范课。这就是我参会的最大动力,也是所有毕业班老师所期待的。大家就想通过课例看一看优秀老师是如何进行复习的。今天的第一节示范课是西安交大附中康婧老师带来的《追本溯源 破译古代诗歌情感密码——考点突破:理解诗作内容 体悟诗人情感》。康老师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找意象,绘画面,入意境,悟情感。(重点)
2、抓修饰语,把握特点,深度感悟。(难点)
通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古代诗歌四首,先领悟意象的特点。然后通过学生的想象,展现诗歌的情感画面。最后通过意象展示的意境,营造出特别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画面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我觉得在层次设置上非常清晰。由浅入深,逐渐的拓展,把学生由意象引入的意境。最后再给出具体的方法。这样的复习,操作性是很强的,学生也容易接受,复习的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
第二节课是由高新一中的王晓萍老师带来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复习。说实话,这个板块的复习本来就是中考的难点,许多老师在复习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去抓点,不知道如何去很好的操作。而今天这节课,也是十分独特的。一开始老师就提出了一个很特别的问题:假如你想看近期热播的一部电影,你会怎样搜集信息?把学生的兴趣先调动起来。然后王老师给出了几部电影的票房。让学生来分析,观众对电影的评价,最后还给出了电影人的影评。最后给出问题:看完上述材料,你将选择观看哪部电影?请结合材料说出理由。我觉得用这样的方式来复习非连续性文本,又高效又有趣。就像市教科所贾老师说的,有效往往源于有趣。用这么多鲜活的材料,学生肯定感兴趣,也愿意去分析。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老师的付出,是花了心思和用了心的。也是让我们每个老师感动的。
在以往的复习中,我们为什么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是因为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只顾及了考点和知识,只顾及了自己的感受。而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感受,没有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用的是枯燥的材料,离学生远的材料,学生不感兴趣的材料。因此你的复习也是无味的,枯燥的。我想每个学生,有时候不是不愿意去学,而是真正的很无趣。这能怪的了学生吗?这只能怪我们老师。如果我们都能像王老师那样,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复习中,也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明白学生喜欢什么,怎样的文本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那我们的复习课也将会是有趣的,受学生喜欢的。这是我今天最大的感受。
下午听取了贾老师的中考复习建议报告。贾老师在报告中,批评了一些老实的为复习资料而复习的错误做法,鼓励老师在复习中要积极的创新,是复习课上的更有效和有趣,这是贾老师对复习课一贯的宗旨。我每次也是按照这样的要求做的,我觉得专家就是专家,高瞻远瞩,复习的指导性是非常强的。贾老师说,要想做好复习备考,就要认真的去研究中考题,对比中考每年的变化,拿出自己独特的复习方案。不要只拿一本资料讲到,自己不动脑筋,还埋怨学生差。我听了贾老师这么多年的中考报告,获益匪浅。我也尽量的是自己的复习课变得充实和有趣!我觉得作为基层的一名老师,应该现在常常去充电,只有不断的学习,自己的业务水平才会有所提高。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而不应该固步自封,骄傲自大。
最后是巩英利老师带来的中考备考建议。巩老师系统的分析了去年的中考变化以及阅卷感受,每个板块儿的具体考点要求和备考建议。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读题是与命题人对话,答题是阅卷人对话。告诫学生一定要学会审题。读懂文本,领会出题人的出题意图。并且做阅读要关注生活,有所感悟。告诫老师最后一百天要有大量做题转到回归文本。
总之,本次研讨会组织精密细致。参加这样的会,老师收获满满。即使很累,晚上回来也要赶紧把感受写出来。因为印象深刻,所以激情满满,后面这100天大战,就看我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