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从高中毕业后,小明已经出来工作好几个月了,他现在感觉无论干什么,都是步履艰难,我跟他是在一个人游戏论坛上认识的,他知道我是从事多年心理学方面的人后他找到我,希望我能帮他走出他的困境,以下是他对自己过去的自述:
"我从小性格向、很少说话、比较害羞,我感觉我以往的生活就只有两种东西——学习和游戏,从小学到初中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就比较好,因为我的母亲是一位小学老师,无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家里,她把我教的很好,母亲从小就对我要求十分严格(不仅对我对其他学生也一样),甚至告诉我将来要读哪所大学了,所以,我的童年就真的只有学习,每次放学时我都很想跟其他同学一起出去玩,一起出去爬树、一起去放风筝、一起出去…… "
"但是我是在母亲教书的学校上学的,每次放学就只能跟母亲一起回家,即使周末,也只得接受母亲的学习辅导。直到现在,我仍能深深感受到母亲对我那令人窒息的期望,我家家境并不富裕,我的父亲是一名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建筑工人,我的记忆中对父亲的印象很少,因为他常年在外,只有过年才回家,而我母亲则是上过大学的人,不过是普通大学的那种,我母亲一直就很看不起我父亲(我从来都不敢问过我母亲为什么她嫁给了她自己这样看不起的男人),她整天对我说不要像他那样没出息,我是家里的独子,所以一出生就被担负着重任."
"不说这些了,回到正题吧。初中是不同于小学的地方,因为我母亲不在那,我甚至感觉到了一些自由,我可以重新开始玩的学校生活,我可以在放学后跟同学去踢球,直到初二的“有一次”,放学后,同学把我带到了网吧,教会了我玩网游,那时候我感觉接触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每次放学,我球都不踢了,直奔网吧,玩到下午6点半左右就回家,每次我母亲问我为什么这么晚回家,我都会跟我母亲说是在跟同学、老师讨论问题,母亲问我身上的烟味是哪里来的,我说是老师喜欢在跟我们讨论问题时抽烟,母亲问我要钱干什么,我就是买练习本、买笔…等等各种谎言…… "
“但终究纸包不住火,有一次玩游戏玩嗨了,居然玩到了晚上八点(我们学校走读生不用晚自习),我母亲到处找我,后来通过我的同学找到了我。那次我记忆很深刻,当时我很害怕,感觉害怕得心都快跳出来了,因为母亲骂我骂的很凶猛,以致整个网吧的人都认识了我的那种的骂声,从那以后,我母亲对看管的更加严厉,每天放学后,母亲就在学校接我回家,每天放学回家就是规规矩矩的学习,自从不能再玩游戏,我就开始懂得了什么叫做空虚寂寞,我感觉自己的生活毫无乐趣,自己的生命毫无生气,当时我想找人倾诉,可是并没有什么人可以找,内向的性格让我缺少朋友,我母亲从来就是一个人不可接近的人,从她身上我能感觉到冷冷的感受,唯一没有这么“冷”的时候还是小学时我获得全市数学比赛第一名的时候,那时她带我去市里的游乐园玩了一下午。”
"直到高中,因为高中时考大学的关键时期,为了让我远离游戏,母亲特意找到了一所方圆几百里没有一间网吧或者能让我接触到游戏的学校,我上了一所离家比较远的高中,所以我成为了住宿生,但是有时候生活就是那么具有戏剧性,高二下学期的时候,我们学校附近开了一家黑网吧,很少人知道,这也是同样喜欢玩游戏的舍友告诉我的,学业无聊让我再次玩游戏,刚开始我只是在放学、周末的时候出去玩玩,后来我上课时满脑子都是想着如何去提高自己的游戏技术和如何去提高自己的游戏段位,不打游戏的话就感觉浑身难受。"
"有时表现比较烦躁,坐立不安;有时比较消沉,精神状态不好,上课喜欢睡觉,只有玩游戏能让我感到愉悦、放松,逐渐的,我开始再次沉迷于玩游戏,因为学校墙不高比好较翻,每次晚上待舍管检查完宿舍,我就翻墙去上网,因为有几个舍友也曾经翻墙去上过网,所以大家心照不宣,就没有告发我。有时甚至装病逃课去玩,学习成绩更不用说了,一落千丈,几乎快掉的全部倒数第一。纸还是包不住火,有一晚翻墙去上网时,被巡逻学校的保安发现了,他们把我的名字记下和把我遣送会宿舍就走了."
"我竟然傻到没有猜想他们会告知我的班主任和我的父母,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二天早上居然还逃课跑去上网,母亲在班主任和舍友的带领下在网吧找到了正在打游戏的我,当时我也是被吓到了,我母亲把我从网吧一路骂到学校并把我提到教室讲台上,当时全班同学都安静下来,目光转向了我,即使母亲的骂声十分响亮,我当时也只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感觉——恐惧、紧张、绝望还是内疚,或者我什么也感觉不到了,只是觉得当时整个世界都是空洞的,我也是空洞的(这感觉持续了到现在),我面无表情地低着头,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双手有点发抖。班主任也是愣了一会然后让我母亲把叫到办公室处理这件事才让这件不知道用什么形容的事停了一会。 "
“我过去的人生中就只有过这两件记忆深刻的事,还是如此痛苦的回忆,我也不知道怎样说,除了在玩游戏时获得那一点点欢乐感、满足感,我的人生过得一点意义也没有,一点目标也没有,高中那件事过后,我的学习成绩也没有提高过,不管班主任怎样说教、母亲怎样骂,我都没有感觉了,只是无动于衷,随随便便高考完后,我打包东西直接去了一个大城市并在那里找了一份工厂里面的工作,我父亲也不怎么管我,他认为男孩子长大出去找工作很正常,所以即使母亲百般不同意(她想让我回去复读),她也无可奈何,我也叫她不要来找我,不要再不停地打电话尝试说服我,有时候感觉很内疚,对不起母亲,就这样抛弃了她,让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家。”
“我已经出来工作大概5个月了。现在的我已经很少玩游戏了,我思考了很多东西,即使我现在拥有了自由独立,但我也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以前我知道的是,要想使母亲高兴、获得母亲的关注所要做的是努力学习,现在我会给自己设立很多目标,但是我不知道该怎样做,感觉自己也做不到,感觉压力很大,有时生活总就是一直笼罩着绝望、空虚、孤独,大脑一片混乱,感觉自己什么也不是,现在也只有辛苦的流水线工作时我的大脑消停一会了”
分析篇
状况评估
故事·分析
人际关系: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评估
小明缺少朋友,无法进行亲密的交流,例如交流感情、相互倾诉等等,所以小明没有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十分孤独;在与他人的相互依存关系上,只有别人的过度要求,因为性格内向,他很少对别人有过什么要求,尤其是他的母亲对他有十分严格的要求,父亲因在外地工作缺少对他的关心,所以他很少能从其他人身上得到满足,正如他说所的“当时我想找人倾诉,可是并没有什么人可以找。“
自尊:即自我尊重,即自我价值感自尊评估
小明在面对自尊威胁时表现出了他自尊调节的脆弱性,第一次母亲在网吧骂他的时候,他对自己被骂的感受是“整个网吧的人都认识了我”,就是他觉得整个网吧里的人都看见了他被骂他感觉这很伤自尊,第二次他母亲在教室讲台被骂时,他的自尊彻底遭受了打击——“我什么也感觉不到了”,他也无法从这样的打击中、这样的绝望中走出来——“我不知道该怎样做,感觉自己也做不到,感觉压力很大,有时生活总就是一直笼罩着绝望、空虚、孤独,大脑一片混乱,感觉自己什么也不是”,母亲对待他犯错的方式使他的自尊变得十分脆弱,甚至感觉不到了自己的存在。这也体现了对自己的自我意识或心理觉察的缺失,因为他感觉不到自己、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
依恋类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依恋他人的类型。依恋类型评估
小明母亲之所以这样严格要求小明可能是因为他母亲认为如果小明做的不够好就很在未来生存下来或生活的很困难,因为小明母亲对小明父亲作为建筑工人长期在外辛苦工作的鄙视就是很好的体现,小明母亲把对父亲辛苦工作的深深鄙视化为对小明深深的期望和严格要求,希望小明未来不要像他父亲一样干着辛苦的工作,小明母亲这样失控地对小明严格要求背后可能隐藏了对小明未来的焦虑,她害怕自己的孩子会像他父亲一样不出息,害怕作为老师的她教不出成绩优秀的孩子,等等,这表明了小明母亲的依恋类型可能是不安全类型中的焦虑型的。
因为她对小明的担忧就很好地体现了她的焦虑,她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她只相信自己的严格安排。而因为依恋类型存在代际传递性,所以母亲的不安全型依恋传递给小明了,因为小明一直敬畏着他的母亲,并从她母亲身上体验到了“冷冷的感受”,这体现小明对他母亲的不安全依恋,而母子之间关系会影响一个人以后对他人的关系,因为如果一个人连生他养他的母亲都不能安全地依恋了,他还可以相信谁,小明缺少朋友可能是因为他的焦虑——他害怕别人会像他的母亲一样不会谅解他,认为他不会从其他人得到关心。
情感承受力与冲动控制:情感承受力指一个人对各种情感或情绪冲击的承受能力,冲动控制指一个人是否能控制住内心的冲动。情感承受力与冲动控制评估
小明表现出来情感、焦虑承受力低,因为母亲对他的严格要求让他倍感压力,无法完成时就会感到焦虑,而这些焦虑平时无法得到很好的调节,每当他被母亲骂时,他表现出的不可调节的恐惧、紧张和心理创伤就是很好的体现,而且因为学务繁重、朋友缺少他也缺少缓解情绪的时间和空间、缺少可以帮助他缓解情绪的人,尤其来自于母亲严格要求的压力每次回家就能感受到。直到他找到游戏,因为情感、焦虑承受力差可能导致他通过玩游戏来调节,释放自己无法调节的压力和焦虑,玩游戏带来的释放效果——愉悦和放松,强化了他玩游戏的行为,他沉迷于玩游戏的行为反过来也表明了他缺少冲动控制能力,他无法以可控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一有压力和焦虑就纵情于游戏世界之中,直到完全失控,高中那次逃课上网时“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二天早上居然还逃课跑去上网,就很好体现了小明行为的失控,他无法控制自己玩游戏的行为,也失去对自己行为后果的意识反应,更加没有对自己行为后果做出有效的反应(说白了,就是网络成瘾)。
错误信念:一个人对某些事或人怀有的错误的固执的想法。错误信念评估
“以前我知道的是,要想使母亲高兴、获得母亲的关注所要做的是努力学习”——他认为母亲关心他、爱他是因为他做的好,如果他做的不好,母亲就不关心他、不爱他,这是很明显的错误信念,因为一个母亲爱一个孩子不需要任何条件,他为什么要这样想及这样想有什么后果,我会在后面提到。
防御机制:一个人应对内外心理刺激的机制。防御机制评估
第一种可能的机制:适应性较低的防御机制,以非常高的代价保护他远离消极的思想和情感,例如解离(Dissociation),小明通过切断自我与当下现实之间的联系来逃避难以接受的压力、焦虑,沉迷于网络游戏世界里,以丧失对压力和焦虑的认知能力为代价来逃避压力和焦虑,这种情况下,即使他受到母亲或他人的批评,他也感觉不到;例如行为宣泄(Acting Out),小明用玩游戏来掩盖对压力和焦虑的意识;等等。
第二种可能的机制:适应性较强的防御机制,把难以感受的思想或情感关进潜意识里,但是思想或情感依然存在。例如情感隔离(Isolation of Affect),小明压抑了关于生活中一些压力和焦虑,但是关于引起压力和焦虑的记忆、现实仍保留在思想中,所以当这些记忆和现实再度引起压力和焦虑,他选择以逃避的方式(玩游戏)来压制这些感受而不是通过跟他母亲沟通解决问题。
成因分析
冲突——焦虑——防御
故事·分析
冲突
1
根据小明回忆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小明的母亲是一个严肃的人,从小对小明要求严格,这可能表明了小明的母亲从小就对小明缺少温馨的爱护、情感上的关心和反馈——“从她身上我能感觉到冷冷的感受”
2
这不利于小明形成客体恒常性(指儿童理解物体可以独立于他们的行为和知觉而存在或运动),他要么相信他母亲是不爱他的,所以对他要求严格,要么相信他母亲是爱他的,严格要求他是为了他好(我相信他母亲也是这样对他说的)
3
然而母亲作为他的主要看护者,如果维持“他母亲是不爱他的,所以对他要求严格”的想法,就可能会对他带来巨大的生存威胁、恐惧,这是我们原始的毁灭(存在)焦虑,因为作为一个小孩子没有独立生存能力(就是说他需要依赖他人而存在),对于一个单纯的小孩子来说,不爱就是抛弃
4
为了减少这方面压力,他宁愿相信他母亲“是爱他的,严格要求他是为了他好”,所以他为了维持对他母亲的积极情感而认为“母亲是好心为我的,母亲所作所为是正确的,”
5
但是这个信念会让他感到困惑,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小明母亲可能会回避和批评小明,小明母亲对小明要求严格,如果小明做的不够好,小明一方面就可能不会得到母亲的关注,另一方面就可能受到批评,这给小明的可能感受是:不是母亲不爱我,是我做的不够好,我不值得母亲的关注(“想使母亲高兴、获得母亲的关注所要做的是努力学习”)
结果
这就可能引起一个冲突,因为人人内心中都需要无条件地被别人关心,被别人认同,而不仅是做的好的时候,爱是不需要条件的?所以小明的一个观念“母亲严格要求我,是因为我做的不够好,只有做得好才值得母亲的关注”和另一个内心愿望“我希望得到母亲的关心,即使我做的不够好”形成他小时候的一个核心的冲突,而所谓的爱就可能在这个冲突中摆荡不停
焦虑
1
又因为他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所以母亲作为对他的主要照顾者给他带来了巨大影响,母亲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人,而且小明性格内向,所以他可能把攻击内倾化,把母亲严格要求自己的过错归结为自己,即认为“母亲是好心为我的,母亲所作所为是正确的,我做的不够好,我要做到最好”和认同了母亲对待他的方式来严格要求自己——我做的不够好,所以需要被严格要求
2
小明实际上的情感需求被忽视,这也会使小明以后无法有效的调节和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从而使他情感退缩,不寻求外界的满足(冰冷的母亲、没有朋友),转向严格要求自己,希望完成严格的要求以得到来自于母亲的关注,而这样把注意力大量转向自己的内心可能会对他自己造成很大压力和焦虑
3
因为他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严格要求”,达不到就会面临被忽视、被抛弃、被骂的恐惧,而减少这样的感受的方式只能是完成那些严格要求,因为这也是他母亲对待他方式——做的好,母亲关注,情感需求满足;做的不好,母亲批评、忽视,情感需要无法满足。那次“唯一没有这么“冷”的时候还是小学时我获得全市数学比赛第一名的时候,那时她带我去市里的游乐园玩了一下午”经验就很好地成为小明验证这样的想法的证据。
结果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模式“自己做的不够好——严格要求自己——实际上做不到——情感上感到压力、焦虑、恐惧、受挫等等——为减少这样的感只能去受完成那些严格要求——然而实际上自己永远无法做到最好”,所以小明从就可能面临着无法调节的焦虑感和自卑感,在人际关系上,因为无法做到最好,所以不值得别人关注,于是逃避与别人进一步建立亲密关系。
防御
冲突引起焦虑,而焦虑就会进一步启动引起防御机制来减少焦虑,而他的防御机制正如上面所说到一样,他现在的防御机制不过是他小时候的防御机制的延续。
较低的防御机制
以非常高的代价保护他远离消极的思想和情感,例如解离(Dissociation),为了逃避焦虑,小明通过切断自我与当下现实之间的联系来逃避难以接受的压力、焦虑,以丧失对压力和焦虑的认知能力为代价来逃避压力和焦虑,这种情况下,他否认(Denial)他母亲不爱他,认为母亲是为了他好才严格要求自己,这样他就不用去感受作为一个小孩子的生存威胁;小明认为母亲严格他的原因是因为他做的不够好,不是不爱他,所以为了验证这个观点,他把“我做不够好的,所以应该被严格要求”的观点投射到母亲身上,他会通过一些行为表现自己做的不够好,这样母亲就会认为小明做的不够好,所以需要被严格要求,这样就产生了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较高的防御机制
适应性较强的防御机制,把难以感受的思想或情感关进潜意识里,但是思想或情感依然存在。例如情感隔离(Isolation of Affect),小明压抑了关于生活中一些压力和焦虑,但是关于引起压力和焦虑的记忆、现实仍保留在思想中,所以当这些记忆和现实再度引起压力和焦虑,他选择以逃避的方式(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直面焦虑的来源)来压制这些感受。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小明为什么选择了玩游戏来调节自己的焦虑情绪?
在游戏中,小明可以化身严格更加完美的人,只要投入时间就可以去实现各种各样的任务、目标,达到更高的游戏段位,游戏段位越高受其他玩家的关注程度和尊敬程度就越高,这样补偿了他在现实生活中“做的不够好,不值得别人关注”不够完美的自卑感,小明在游戏中获得各种各样的成就,减低了他在生活中的焦虑感和受挫感,满足了他的自尊需求,加上沉浸与玩游戏时带来十分愉悦的心流体验的强化作用,小明无法拒绝游戏的魅力,并把游戏作为逃避痛苦没有关怀的现实的工具, “游戏”成为了小明生活中的另一个现实——一个更好,更理想的现实。
内容梗概
小明过度玩游戏——因为逃避现实和补偿现实生活中的缺陷——为什么要逃避现实和现实生活缺少了什么,原因会归结到他的成长过程中对他造成主要影响的母亲
小明逃避现实和利用游戏来补偿现实生活中的缺陷——原因归结到他的成长过程中对他造成主要影响的母亲——母亲对他的严格要求造成小明有无法调节的焦虑情绪,因为缺少母亲的关怀,小明的内心精神空虚,感情长期无法得到满足。母亲两次对他的自尊造成重大伤害(创伤),由于他缺少调节的资源(因为他的情感、焦虑承受力差,缺少亲密朋友,父母有不能从心理层面关心他),所以无法调节的创伤使他缺少自我同一性,没有办法去整合自己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不知道自己未来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生活充满空虚无意义感,可以这样说,他的过去剥夺了他面对现在和未来能力。
我想,无论是谁,这样经历的经历都会让人感到痛苦、迷茫,到那样的时刻,我们都会去追求心灵上的一个安定的归宿。小明或许无法再改变他的过去,但是他现在仍然有机会聚集于当下、聚集于内心去获得更好的生活,心灵上的问题只能由“心”来解决。
结语
我,们根据小明现状的每一条原因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具体方法太长了,就不在这里一 一说出了,希望他可以很好地去处理好他与他父母自己的关系,尤其是与他母亲自己的关系、建立自己的自尊,找回自我,然后让他把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拿来与我一起商讨,这样的解决方法应该算是比较好的了——给予他一个解决的方向、发现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机会和不断发展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