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7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上强调,要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要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与强化基层治理能力,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连。
一、筑牢组织根基,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优化党组织设置,在农村,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产业发展、党员分布等情况,灵活设置产业党支部、功能型党小组,让党组织更好地引领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在城市社区,构建“镇街党委(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责任区”五级组织架构,把党组织延伸到居民家门口,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同时,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在互联网企业、快递物流行业等新兴业态,及时建立党组织,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 ,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建强干部队伍,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基层干部是基层治理的直接执行者,其能力素质直接影响治理成效。一方面,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通过公开选拔、上级选派等方式,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党员选拔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发挥好“头雁效应”。另一方面,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围绕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课程,提升干部的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此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容错纠错制度,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基层治理效能
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在自治方面,完善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制度,发挥村(居)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在法治方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矛盾纠纷;在德治方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乡贤文化,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同时,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基层治理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员,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四、强化服务功能,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整合各类资源,建设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涵盖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文化服务等内容,让群众办事更便捷。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定期走访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此外,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基层治理,发挥他们在提供专业服务、开展公益活动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强化基层治理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创新治理方式,才能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