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阅读活动对象:3——6岁小朋友,距离上一次阅读活动相隔了两周的时间。
主题解读
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它是约翰·伯宁罕的作品,他构思的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故事,单纯的感觉像一个幼儿:甘伯伯有一条木船,他的家就在河边。有一天,甘伯伯撑船去游河。两个小孩子、兔子、猫、狗、猪、绵羊、鸡、牛和山羊,一一要求上船。起初情形还好,后来这些乘客都忘了遵守秩序,忘了坐船的规矩。结果,船翻了,大家都掉进水里。甘伯伯带领大家游泳到岸边,让太阳把他们的衣服和身子晒干。和气的甘伯伯还邀请这批乘客到他家去喝茶,并且提议过几天大家再来坐一次船。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同一请求的多种表达方式。
2、尝试用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自己上船的请求,进一步感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活动设计思路:
1、关于阅读开场
每一次阅读的开场都会设计一个儿童表达自己的环节,能够养成勇于表达自己的习惯,也能够对小朋友彼此加深记忆和情感的连接。孩子透过每周一次的相聚,彼此之间看起来是熟悉的,往往我们会忽略创造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够看见自己和其他孩子的多元性。这次的开场活动,是让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名字和自己爱吃的水果(表达自己的喜爱),第二个小朋友在介绍自己的名字和喜欢的水果的时候,需要重复上一个介绍的小朋友爱吃的水果是什么。(引导、观察小朋友的倾听)
2、阅读绘本,如何带领孩子们走进绘本
《和甘伯伯去游河》的第一幅画面只有一行简单的文字:这就是甘伯伯。
画面中的甘伯伯站在一座房子前面的小路上(这里是表达小径还是表达小路呢?如果是讲师们可以斟酌一下)看着画面,甘伯伯好像是在微笑着。与3—6岁的孩子,他们很直观的看到船上有一个人在划船,这个人就是甘伯伯。接着不断的有人和动物请求搭甘伯伯的船。有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子,有8种不同的动物,从语言词汇分析,这些词语都是孩子们不陌生的,再来 看不同的表达请求的语句:
“甘伯伯。我也一起去行不行?”
“我很想坐一会儿船。”
“可不可以带我一起去?”
“甘伯伯,我能去吗?拜托拜托。”
“还有空位让我坐吗?”
“我们也去行不行?”
“能腾出个位子给我吗?”
“甘伯伯,我能加入你们吗?”
在与孩子读的时候特别就要注意,每一句不同的请求,代表着一个声音,我们需要用一样的语音语调来呈现。
故事中的甘伯伯答应了每一个请求,同时也针对于每种不同的动物提出来了禁令,在读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语气语调又该如把握呢?
读了故事内容,还需要要引导孩子观察图画。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从看见(请问你们看到了图画中的什么?)——猜想(猜猜他会说什么呢?),领读(我读出来)。
故事书内容读完之后,要有一个仪式感语言表达——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讲完了。
3、延展活动设计
A、做船的手工(在本次活动中没有做)
B、演绎故事内容(角色扮演演绎故事中的内容,更深理解故事的内容,从体验中感知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亲子阅读中,将家长参与融入到游戏中(高质量亲子关系的联结,同时家长也一起体验绘本故事内容的魅力)
D、在活动的设计中考虑尊重每个孩子的需求和独特性,做角色扮演的时候,请他们自主选择(备选一个第三选择)
E、预测孩子们有可能发生的冲突,首先是我们把每一次的冲突都当成每一个小朋友,包括老师的成长机会,这样,当我们遇到挑战时,也会很淡定的面对。(冲突,有可能是孩子与孩子之间,有可能是孩子与家长之间,有可能是孩子与老师之间,有可能是多个孩子之间)
4、活动总结
针对于每一个小朋友今天的呈现做出客观的表达——我看见---------
活动开展
在活动开场时,对新的自我介绍的方式,孩子们明显表现出来很喜欢,有的小朋友说了一种自己爱吃的水果,有的小朋友说了好几种自己爱吃的水果。在接龙的时候,孩子们需要有一些提示,能够重复前面一位小朋友所喜欢吃的水果的名称,或者几种水果的名称。(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倾听和语言复述能力的设计)
开始阅读故事时,拿出了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动物的卡片,让 每个孩子看图说出动物的名称,有个孩子对于绵羊和山羊分不清,有两个小朋友争执起来。(借着争执,我们一起来观察两张图,绵羊的特点是什么,山羊的特点是什么?)
故事开始了,根据故事的情节,在阅读的时候我非常注意根据不同人物调整语音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听得很专注)
在请小朋友观察故事画面和猜想这个小动物会说什么的时候,孩子们的观察力和仔细,作为老师要特别注意,在每一个环节中不要比较每一个孩子,要敏锐的观察到每个孩子的差异性,有的孩子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的答案,看到的图像不全面,有的孩子稍微慢一点,能够将画面上的内容表达的很全面,有的孩子不需要引导能够看到画面中非常微小的图像,有的孩子需要提醒一下,这都是正常的。
故事讲完后对于故事的演绎,是孩子们非常期待的,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要记得我们做阅读的初衷是什么,我们的教学设计目标是什么?老师的“我执”要放下,要允许、接纳孩子不参与,孩子放弃,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规则,是我们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孩子白天上学是否有情绪,活动的空间孩子是否不喜欢,老师设计的内容是否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不舒服?)这次在演绎的过程中,有个小朋友选择了自己想要扮演的动物,但是到了演的时候又不愿意了,最后找了自己的玩偶来代替。(这时,我们对孩子是没有指责和强求的),虽然她没有直接参加,但是她的玩偶参加进来了,她在旁边看着也非常的开心。
在活动中最具有挑战性的是孩子们的纪律问题。
在每次活动开始前,我们都会一起来讲讲规则是什么,孩子们都很会表达,但是到了故事活动高潮的时候,大家就会把规则忘记了(这与故事中的小动物们是一样的,哈哈,有意思吧,孩子的特点是建立规则-打破规则-重建规则)在规则被破坏的时候,该怎么办?这一次,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借用机会带领大家一起做了关于规则(坐姿)的联系,并且邀请到每一个小朋友当一次小引导者来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练习。对于坚持自己的孩子(没有完全的对与错,孩子不认为那是错),站在成人的角度会放大这个行为的危害性而执傲。(这个问题可以探讨,没有唯一的标准,只有适应性)
活动再快要结束的时候来了一位爸爸,刚好请他参与到活动中,扮演甘伯伯,最后每一个孩子选了一个自己的角色,把故事演绎了一遍,最后在欢声笑语中又围城一个圈,做活动总结,这一次的总结与以往不一样的是,当我说完对每一个小朋友的看见,都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点赞。(看起来孩子们从我的表达中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小伙伴哦,如果是讲师也可以探讨和实践,去观察,这个策略在活动中对孩子们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
活动结束,邀请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屋内环境的收拾,邀请他们帮助我,他们每一个都参与进来,想起来今天活动开始前,是一个小朋友在没有人要求的情况下拜访了椅子,所以一场阅读活动,意义一定不止是在阅读本身。
儿童经典阅读沙龙,带领孩子们在书的海洋中徜徉,在游戏中欢乐,在故事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