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著愚直,或者说“偏执”、“专注”是孙正义身上最突出的特点。如果抛开孙正义个人的商业成就,只评判他的行事方式,是很容易给人留下“不近人情”、“独断专行”的印象的。
我在创建软银公司的时候,没有资金也没有经验,同时也没有生意上的关系。唯一有的只是热情、激情,以及一个渴望成功的梦想。
这个“渴望成功的梦想”就是他在19岁时制订的 “50年计划”,也就是他的创业清单:
在20多岁时,要向所投身的行业宣布自己的存在。
在30多岁时,要有足够的种子资金做一个大的项目,而且这个种子资金的规模应该是1亿美元以上。
在40岁时,至少要有1000亿日元的资产,选好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然后全力以赴在这个行业里做成第一名。
在50岁时,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在60岁时,获得标志性的事业成功。
在70岁时,把事业交给下一任接班人。
孙正义年少时就立下如此大志,他制订这个野心勃勃的“50年计划”时还是一个学生。但是他认为,如果他许下一个宏大的愿望,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并有着高昂的激情和卓越的远见的话,人生就会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精彩。
孙正义学习很刻苦,但他每天都会拿出5分钟,专门用来思考发明创造。他总结了发明的三大诀窍:
第一,要从如何解决现存问题着手。要先找出目前存在什么样的不便利,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办法。
第二,学会变位思考。把原本圆的铅笔做成方的,把红的变成白的,把大的变成小的。这是一种很实用的逆向思维。
第三,随意组合,即将已有的东西重新组合起来。
例如,收音机和录音机组合起来就是收录机,八音盒和闹钟组合起来就是音乐盒式闹钟。 孙正义的发明中大多数应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这可以使发明系统化,提高准确率。他发明过苹果形的半导体合音器,能发出“喔喔喔”的公鸡叫声,由此诞生了音乐闹钟。他还用○△□等形状表示信号灯,就是色盲者也能轻易辨别出来。而让他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1亿日元的多国语言翻译机,由发音设备、词典和液晶显示屏三要素组成。后来,孙正义将此专利卖给了夏普公司,实现了商品化,也就是今天掌上电脑的雏形。
在美国留学的六年中,孙正义为了快点升入大学,在高中部连跳三级,他在四个星期内学完了别人要用三年时间才能学完的课程。虽说他原来在日本国内上学时有了一定基础,但是难度还是很大,何况他的英语当时并不好。为了考上大学,必须十分刻苦。在那段时间里,孙正义常常连走路、吃饭、如厕甚至进澡盆都捧着书,每天的睡眠时间缩短为3~5个小时。就连开车他也不忘带上耳机练习英语听说,遇上红灯都要把课本拿出来放在方向盘上瞄上一两眼。
关于孙正义投资马云背后的故事
“我们为什么选马云呢?其实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我们发觉马云这个团队是非常特殊的,他居然有18个创始人!我们也创建过公司,几乎没有这样的情况,有两三个人就不错了。想一想,如果把18个普通人放在一起,已经很不容易了。他居然能够把18个精力旺盛、很有闯劲的年轻人拉到一块儿,把他们很好地团结在一起,这是了不得的能力。所以当时我们有一个感觉,就是马云一定是一个具有很特殊的领导才能的人:
第一,他能够说服大家相信这个大的目标
第二,这个人一定有一个非常大的胸怀,能够和别人分享,分享不仅仅是分享财务上的回报,更重要的是说,分享梦想,能够把大家的梦想都集中在一起,那是一种很了不得的能力……
产业是孙正义首先考虑的问题,也是他要考察后两个要素的前提。如果一个公司没有把焦点放在互联网上,没有刚好契合孙正义画出来的这一个“圆”,那么,一切免谈。从这一理解来诠释他和马云的“一见钟情”,也就很清晰明了了。
孙正义不仅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他还能通过形象的手法,让属下理解他所要讲述的情景,所要提倡或反对的主题。也难怪孙正义后来的几次并购活动中,软银员工与他齐心协力,完成了外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并购壮举。
当然,之所以做到这点,是因为孙正义具备了这样几个条件:
一是拥有很强的全局观念,能着眼于全局,能看到商业竞争的大环境、大趋势和自我整体态势。在处理问题时,做到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不局限于微薄小利的得失,而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
二是拥有一个开放的学习心胸。孙正义非常善于向比他年长学习,从日本麦当劳的藤田田,到京瓷总裁稻盛和夫、索尼的盛田昭夫、7-11便利店的铃木敏文,他们的演讲孙正义都争取到场聆听,并且最后才离开。对于这些前辈,孙正义很是恭敬,愿意听取他们的忠告和建议,这也体现了孙正义谦逊好学的一面。
此外,就是保持一种激情,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一种众人皆返我独往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