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有足够的钱买回商品”
我们将了解关于工资率、企业利润、通货膨胀和储蓄的问题,并在最后,再次了解作者撰写此书的目的,以及我们在学习经济学知识时的注意事项。
“有足够的钱买回商品”也就是说,每个行业的劳工领取的工资都应该足够买回他们所生产的产品。这个观点听上去不错,但是公平的理论并不与实际相吻合。应该说,这只是一个永远不可能达到的理想情况。
在商品交易经济中,对交易的一方来说是收入,对另一方来说则是成本。如果想要到达“工资=产品价格“的理想状态,有两种方式:
1.强硬地提高某个行业工人的工资。但是这会导致该产品成本的提高,那么除非能在等量的生产力中找到增量,也就是生产效率提高到可以弥补这个成本,否则就不匹配,商品经济必然失衡。
2.管制产品的价格。如果管制商品价格,禁止产品涨价,企业可能因为利润降低甚至亏本而倒闭,这样市场可能萎缩,从而增加了失业。
可见这一状态对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实际上,也不能提高工人的购买水平。我们假设一下,工资得到增长的同时,货币和信贷也出现相应地增长,那么物价也会同等上涨。然而有人认为,商品价格的涨幅会小于工资的涨幅程度。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考虑到投资人和雇主的情况。根据上一章的分析,提高工资会减少企业利润。
长远来看,经济均衡是想要达到工资和价格相对稳定的程度。当权者的干预却是把利益分配给小部分人,从长远角度看,只是缓兵之计。所以任何企图通过强制手段达到这种均衡的行为,都将导致就业率和生产量缩减到低于它们应有的水平。我们应该通过价格、工资和企业利润共同作用,来决定产品的分配,而不是强制的手段。
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劳动价格,也就是单位劳动的产出,按照作者的分析,最好的工资率不是最高的工资率,而是可以让经济达到平衡的工资率。
十五、 利润的功能
企业中能活过两年的,十家里面有七家;而能撑过四周年店庆的可能就只有四家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家的本性,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当权者做出的一些限制利润的举动,实际上极大地阻碍了长期的生产发展。
要知道,正是因为优秀企业家能产出超额利润,才会促使他们对企业增加投资、添置设备、雇用更多的员工。也正是由于有利可图,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承担风险,进入该行业。这两种行为结合在一起,才会有长效的均衡点出现。不仅如此,利润本身也在对每一位企业家施加不断寻求效率的压力,从而促使科技,管理等的发展。一句话,利润不仅告诉我们生产何种商品最经济,而且告诉我们哪种生产方式最经济。无论是社会主义经济还是资本主义经济,都有必要建立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让整个市场来决定价格、薪酬。利润不应该是人人仇视的对象,而应该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十六、 通货膨胀的幻景
作者强调,特定的政策只有在“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才会带来特定的结果。但是大部分人对于通货膨胀常常意识不到,比如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把工资的一部分存在银行,但是很少人会去思考,银行的利息能否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也就是说,你一年前存的一万元在一年后能否买到同样的商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们对金钱和财富两个概念的混淆。
财富是供人们消费的东西,比如食物、汽车、房子;而金钱指的是用来购买消费品的货币,比如纸币、硬币、银行账户上的余额,甚至电子账户的余额。总有人认为金钱越多就意味着财富值越高,如果真的是这样,那银行开足马力印钞票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所以问题的重点应该是货币的购买力问题。而只要生产出来的商品没有增加,本质上就没有新增消费。
通货膨胀确实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给特殊群体带来利益,但同样它会牺牲掉群体性的利益,扭曲生产结构。并且作者认为,通货膨胀是不受控制的,不可能平缓地结束,更无法扭转其带来的经济萧条。不过,对此看法笔者持保守观点。
作者还觉得每个国家都醉心于各种通货膨胀的假象中,因为它似乎可以盘活停滞的产业。虽然通货膨胀本质上改变的就是价格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所以有时它也可以起到矫正工资成本和价格结构失调的作用,但这种轻率的做法如同麻醉,并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喜欢拿通货膨胀说事的,一般都是政客,往往还带有其他形形色色的政治目的。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的长远后果可能是整个经济的崩溃,所以不要被它短暂的调节功能迷惑。
十七、抨击储蓄
在本书的最开始笔者提到过,《一课经济学》提倡的是奥地利学派,而不是目前大部分国家实行的凯恩斯学派,而这一节正是凯恩斯学派和奥地利学派交锋的一个主战场。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储蓄既符合个人利益又符合国家利益。银行会把我们储蓄在银行的钱,部分贷款给企业,因此作者认为,储蓄可以被用来投资生产,其价值远高于消费。
经济衰退时期的储蓄
在经济衰退的时候,为了对抗经济衰退,大部分消费者都会推后消费,投资者也会推后投资,因为他们对经济的预期都不乐观,认为需要存钱以防万一,同时,他们也认为以后商品会继续降价,现在买东西或投资是不划算的。因此,把经济不景气时人们的储蓄行为大加批驳是不合适的。
储蓄投资公共工程
还有一些抨击储蓄的人认为,应该由政府出面征用这些储蓄,投资到公共工程的建设中。对于这个理由,作者同样认为十分荒谬。如果储蓄在商业银行里,银行为了存活,会急着把钱借出去以实现盈利,所以不断增加的储蓄会为自己寻找出路,进入投入产出比较高的行业和企业,而这些行业通常是效率更高、前景更好的行业。因此,比起把储蓄花在不需要的大批量的无意义公共事业上,不如投入那些高效的行业中。
课后温习
经济学是属于社会科学的学科,不仅需要我们观察对特殊团体的短期效应,更要观察整个社会的长期影响。而问题的答案往往像数学公式一样蕴含在问题的陈述之中,它需要我们能够抽丝剥茧地把它挑出来。但是任何主张,做法,政策都具有的它的两面性。很少有人能把两方面都原原本本呈现给大众,不只是能力问题,更是利益问题,因为许多政客只把想让公众看到的东西给公众看。
作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更作为一位普通民众,我们应该以一个更全面的思考方法去体会这个世界的经济运作,例如我们提过的橱窗问题或者就业问题。这本书讨论的十几个谬论,基本都是因为没有全面地看问题导致,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作者说,当我们只关注一个经济群体时看起来有些事情是千真万确的,但是当它联系到每个人的利益的时候,却又可能是一串错觉。
三十年后的这堂课
在这本书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版之后的三十年,凯恩斯神话的结果就是使得通货膨胀急剧上升。作者非常不满福利计划。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也谈论过,各种养懒汉的福利计划对国家经济发展有抑制作用。而在1977年前的一两年中,各国货币一直持续贬值,千万居民生活困难。作者对社保制度也显得特别不满。他认为,这已经是一个政治问题而非经济问题。美国的社保制度只会让富人享受到优厚的退休后社保待遇,但是这一制度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也没有哪个国会议员敢站出来说社保制度不好。
正在茁壮发展的奥地利学派,是否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夺走凯恩斯主义现在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个还得拭目以待。各位读者要注意,本书作者本就是倡导自由市场的先锋,其观点只是一家之言。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奥地利学派的内容,可以读一读哈耶克的著作《致命的自负》。
思考与讨论:
最近几年许多人都热衷于提高财商,也就是理财的能力。他们学习如何炒股、买基金、买保险,甚至投资艺术品、互联网金融产品等,然而许多人往往陷入局部的信息,而没有意识到更宏观的经济规律。因而在投资市场上,常常有后知后觉的感觉,于是他们转而跟随那些经济学家,甚至把他们当作“先知”一样的人物,然而近几年频频在媒体上出现的经济学家们,似乎很多也并不靠谱。也许前几年,你还在痛恨那些说房价看涨的经济学家,而追捧那些大呼一线城市房价要大跌的经济学家,然而如今再看,你可能后悔没有早点买房。
今天我们阅读完《一课经济学》这本书,了解了作者认为的一些经济学谬误,不过因为出版年代的限制,如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经济学问题本书都没有涉及,那么,对于你个人来说,你有十分关注的经济学问题吗?比如为什么房子要限购?为什么要制定房价最高标准?为什么中国的股票市场有跌停和涨停的规定?为什么社保的标准是这样……选择一个你最想了解的经济学问题,先独自思考一下原因,再上网查相关的资料,验证你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