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伊始,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离家门口处不远的一片荔枝园。每年的盛夏,父亲都会去荔枝园,同园主买两麻袋的荔枝工我们解馋。农村的空气,清新舒适,气候怡人。每年的荔枝,都长势喜人,大有收成。
荔枝,成为家人每年这个时节的必需品。红中带点绿色的外壳,洁白无瑕晶银剔透的果肉,咬一口,甜而不腻的果汁充满嘴唇。古时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便写到:.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晚唐诗人杜牧也用“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出了荔枝对皇庭贵族的重要。而苏东坡也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表达了自己的喜爱。可见,即使是古代,荔枝,在水果界中,也是地位甚高。
当然,不只有荔枝。当收获的季节过去后,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也会在荔枝园里面一起嬉笑打闹,捉迷藏啊,生火烤从家里带出来的红薯啊等等各种娱活动,当然这些活动也都是经过园主的同意的,毕竟,给空空的荔枝园带来一些欢笑,也未尝不可。直到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父母在门口呼喊着各自的孩子回家吃饭,我们才依依不舍的分别,各自回家。
这种童年的娱乐直到我初中住宿在了离家较远的中学后,便结束了。但是,家里每年时节吃荔枝的传统依旧继续。只不过,在荔枝园里的嬉戏,晚饭之余,人们搬着小凳子,坐在门口乘凉,欣赏着那一抹绿。
高三那一年,家乡要建石化工业区了。人们听闻后,异常欣喜,觉得终于可以摆脱落后和贫穷了,感觉自己所生所长的这片土地,终于开始迈向现代化了。我听闻这个消息后,也是满怀着期待的,期待着这里,能够成为繁华的都市,高楼林立,灯火辉煌。
后来,上了大学之后,很少回去了,关于家乡建造石化工业区的事,我也逐渐的淡忘了。荔枝,在异国他乡,也变得索然无味,并且,价格还很昂贵。于是,渐渐的,我几乎很少吃荔枝,有时也只是象征性的吃几颗,或许是因为习惯。久而久之,不吃也罢了。
找了一个暑假,决定回了家。走在依旧熟悉的乡间道路上,周围的一切,依然没变。有变化的,可能只是多了几间拔地而起的平房,还有,难以呼吸的空气。回到家,我问母亲,这怎么还是这样?母亲苦笑道:“不只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项目停止,现在,经济没发展起来,倒是先把环境给污染了。唉~” 。走出门口,我看到曾今那一片绿油油的荔枝园不复存在了,有的,只剩下几个垂死挣扎的树桩。
闲来无事,走进“荔枝园”,望着空荡荡的一片,我捡起了地上已被污染并干枯的荔枝树枝,不知为何心里一阵莫名其妙的冷冽和哀伤,今天明明是艳阳高照,万里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