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与一位建筑工人一前一后进了一家诊所。量体温的时间见证了一个令人心疼又敬意的瞬间。
看样貌应该是附近商场的室外装修工人,利用午饭的时间来看病。坐在大夫一侧的他,无精打采,直不起头的样子。通过大夫的询间得知:他头晕、无力、浑身酸软。今天是第二次来看病,昨天吃了点药效果不明显,今天想利用午饭时间输液。确定了治疗方案,大夫进里间配药,他坐在长凳上等候,期间问了大夫:多少钱,因为手机快没电的缘故,想提前付账。大夫出来后看到他坐在长椅上问道:“你头晕,不要躺下来输液吗?”50岁的他有点难为情的回应:“我也想躺下来,就是身上太脏了。”说话时身体向前倾了一下又回到了原来的姿势。大夫放下手里的药瓶去里间拿了一次性床单,找了个最凉快的床位铺了上去,铺好后扭头说:来吧,这下你可以放心了!”
之前曾在新闻中看到过农民工因衣服脏不肯坐在地铁座位上,今天亲眼见证才知原来如此真实。尽管社会舆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支持与尊重足够强烈,可却很难消除他们心里的尴尬情绪。
人生而平等,需要被特殊照顾的人必然成为了弱势群体或是特殊群体。如果仅用关照与呼吁的心态来对待他们,其实也是变相的歧视。提高农民工的工作条件与生活质量,让他们敢于人前,乐于平等社会交流,成为一个与其他无异的群体,貌似更实际些。
此事,也刷新了我对楼下诊所的印象,这位女大夫话虽不多,却用实际行动解除了病人的尴尬,满足身体的需要。这一张单薄的床单给了病人心理上的安慰,填平了他不想给别人添麻烦的顾虑。
医者仁心,医术可以治疗身体,就像钱财能改善生活条件一样。而真正可贵的是仁心,一份我心似你心的体谅。
这让我想到了,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暑期校园改造工程,在众多的项目中,有一间母婴室的装修。听来可能会有不可思议之感吧。母婴室会在机场、商场等地进入我们的视线,它的存在是对这个群体的尊重和保护。而在艾瑞德每位老师都是珍贵的存在,母婴室贴心、巧心的设计是对老师存在的表达,也是一份份深深的尊重。无论是医者还是师者,心的可贵永远比技术重要。
医者需要仁心,师者需要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