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辣么快,还不及回想和品味,#BetterMe大本营##跟小荻老师学沟通#已经讲完第三节课了。眼看着只剩下最后一节课能学习了,再看看自己到底学到什么了呢?
1
三节课都没有在线实时参与,第二天爬楼,边看边笔记。这是一个弊端,没有在线参与和及时思考,感觉就是自己在闷头学习,有没有效果自己知道。
第一节课的沟通三要素:对象、目标、观点。简单的六个字,却蕴涵很多道理。这三个要素也是我们日常沟通中最容易忽视和最容易犯的错误,然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
为什么我说的话,他们永远听不懂呢?这是最容易自问的问题了。在学习第一节课也有类似的任务作业,在没有完全吃透和理解的情况下,基本是分不清到底是三要素中哪一个有问题。
拆开分析,我说的话和听不懂,我说的话是不是观点不正确呀?观点即【选择观点】和【表达观点】,选择观点是站在目标角度上,即是我的观点; 表达观点是站在对象角度上,即他的观点,如果我选择用我的观点去问他,他听不懂么很正常了。
那么,如果观点是对的呢,还是听不懂?目标不清晰吧!没有说具体【S】,没有度量标准【M】,能不能实现啊【A】,跟他有没有关系【R】,时限呢【T】,标准的目标【SMART】原则都搞不清,听不懂也不能怪他啦;
他听不懂,是对象没有搞清楚吧。对象即【通用特征】、【个性特征】、【事件特征】,特征没有摸清,他都不知道是不是在跟他说话了。
——看看,一句简单的反问,其实有很多道理可以反醒,找到问题之根源所在,下次沟通的时候,尽可能避免这样的事发生。
三要素,学容易,用起来难(我想,是大家还不适应这种思维模式)。要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掌握本领,我们选择来学习,就是因为我们连道理都不知道,如何去发现问题?如何去纠错?
课后练习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比如撩BOSS;隐藏餐卡,教会我们要先观察,再思考,有一种思考的路径去学习。
2
第二节课很受用,DISC性格分析,简单通俗的语言就能明白,我们在面对不同的事和人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以此来思考将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语言去沟通。
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其性格特征,只是我们不知道他们属于哪一类,只会用形容词来总结(唠叨啦,无法沟通啦,闷骚啦)。让我细想一下身边的亲人朋友们吧:
妈妈:DIS型,从之前的领导到现在全职帮我带娃,同样还是思维快,想法多,喜欢主导,有的时候感觉她爱唠叨,那是爱我们的表现,大部分还是要我们该怎么怎么做,也会突然想到一个想法(奇怪的想法),特别能跟人聊,聊起来还特别嗨!
老公:CS型,跟我的差不多,所以我们不互补,我们互相伤害。就拿考完驾照来说吧,仍然还总把教规挂嘴边,看到别人开车,就说他不按教规啦,要怎么怎么样啦~~做码龙的典型,听他跟同事沟通,那真是一板一眼啊~朋友不多,除了工作就是闷在家里~
Angela:DCS型,自己有想法,无法动摇,别人也改不了她。喜欢做自己的主导。同时,自己认为要怎么做的,就会坚持,不过,人很善良,心很软。
……太多太多啦,这节课后,开始会有意识地去观察和总结了。但也明白老师的那句话,并不是说某个人一直都是这样的,在面对不同的事情,展现的个性特征可能会不一样。没有对与错。
3
第三节课的沟通七大潜规则,学完之后,就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不就是我们每天都在沟通中跳下的坑嘛~~
容量有限:告诉他观点,3-4点最多了,再多了他也记不住。自己也记不住,这就是为什么自己常常说着说着,就忘记自己要说什么的原因了
厌恶混乱:加入了很多社群,有的社群就是口水群啊有木有,一大堆人就像没事做似的,那么多废话,所以我也不加入; 有的人就喜欢以某人的一种表现就下定义说这个人不怎么样,是不是【乱】贴标签,老师告诉我们,我们接受标签,只是不接受【乱】
渴望安全:这是我们这种S型人格的通病啊。进入陌生环境,不敢说话,要么就说起话来,没有回应的,大大的失落感啊有木有。如果这时,有人回应了,好有存在感的吧。希望自己什么都不要错过,哪怕其实自己在这个群里,什么都学不到。都不会想主动退群的。
喜欢分类:这就是为什么咪蒙的文章有那么多阅读量的原因,有人喜欢有人喷,那就活脱脱在说自己,最喜欢对号入座了。爱情小说为什么能感动,就是因为我们感觉像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让自己当主人公啦。如果哪天,我们把很多想不明白或不理解的事想通了,就说明我们已经将这类事分类好了,这是很大的收获了。
抗拒改变:相信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的提议没有人回应的原因了。每个人都是抗拒改变的,我们提出来的问题,是不是没有给他安全感呢,没有选择好【观点】和【对象】呢,在没有站在他的角度上,那么,原则上,他是抗拒的。
关注差异:日新月异的教育课程,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而不选择那个,这就是关注差异的过程,我们在沟通时,如果能展现出明显的差异,而且这个差异让他有认同感 和价值感 ,他肯定会接受的。
在意反馈:又要说S型人格的痛点啦。我们期待被在乎,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赞,我们都好有存在感。也有的人不在意,做自己的就好,不在意的话,我们当然就是对症下药啦。
这7个潜规则,实用又好用。理解并多操作练习,就可以尽量避免我们落到坑中。
好工具要常用,才能变成自己的武器; 好方法也要常练习,才会变成自己的方法,这是一个沉淀的过程。有幸加入这个大家庭,有幸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是很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