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前半段的三四天,晚上拿来下饭的剧目还是《那年花开月正圆》,越往后面,越觉得恐怕要烂尾。看到吴漪被张长清的夫人,撺掇着藏受贿证据在周莹书房,没想到她还应允了。就不太想继续追这部剧,觉得编剧是不是黔驴技穷,没什么好编排的,扯这样的狗血。
吴漪这个角色在这部剧里,是少有的悲情收尾。看她年少时,被初入吴家东院的周莹吸引,总是爱找这位特立独行的嫂子玩耍。还有她费尽心机勾引赵白石的样子,应该也略读了一些诗书。可惜,常和周莹厮混在一处,却没有学来她身上的优点。
这也是让我觉得纳闷的地方,我们被某类人吸引,是因为对方与我们相异呢,还是相似呢?在我看来,相异至多觉得对方与众不同,相似性才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愿意去观察和发现别人的长处,并模仿学习之。吴漪之所以被周莹吸引,并非是她的内核吸引到她,而是一个终日被养在闺阁的少女,没想过女子也可以象周莹那样活泼地活着。
她羡慕周莹可以活得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而她却不能,这是彼此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的性格差异。骨子里吴漪并不真正懂得周莹身上散发的人格魅力,也许她只是渴望象周莹一样活着而已。
周莹因为从小到大和养父走南闯北,过着象浮草一样的生活,也算略微见些世情。对于男人已经有一定的免疫力,即便是遇到象吴聘这样的暖男,在他没有被重伤之前,周莹也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儿女情长。她心心念念的事情,还是和老爹一起策马江湖,潇洒过一生。
吴漪就不同了,从小被养在深闺,除了家里的父兄,就是小厮家奴们,哪里认识什么别家男人。被赵白石当成周莹救起后,就这么一眼定了终生非赵不嫁,也是任性。这样的女子,现在社会也有,但也挺傻的。婚姻是一辈子的事,不能儿戏,要嫁怎么也得嫁个两情相悦的,至少开端是好的。她倒好,哪怕用损招骗婚也要硬嫁,明知道赵白石喜欢的是周莹,也不管不顾,非嫁不可。
嫁过去之后,对赵白石百般屈就逢迎,还是得不到想要的爱情。最后,委屈越积越多,疑心生暗鬼,这么轻易的就被外人给利用了。
前面的都不算,后面才是悲剧正式开场。因她私藏证据,吴家自周莹来之后挣的银子全部一次性孝敬给王爷,该有的折腾一次也没拉下。她背负着这么大的心理包袱,之后的每一天都象罪人一样活着。要搁到现在,恐怕也早得抑郁症了。身边人并不爱自己,父母也不理她,周莹也不理她,虽然活着,如同死去,行尸走肉而已。
依她这样的心理状态,怎么可能会有开心和快乐呢。所以,最后的结局才那么悲惨,孩子没保住,自己也因产后血崩而亡。想起她初次登场,明亮鲜艳,到最后反而是这部剧里最不得善终的女人,落得和胡咏梅一样的下场。
不是不唏嘘的。这部剧里的二个女人,胡咏梅和吴漪都算是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结局反而没有一个跑江湖的好,甚至连千红都比她俩要过得舒坦。为什么呢?叹息的背后,是格局的高低。这二人,一个误在爱上吴聘,一个误在爱上赵白石,从此以后,整个人生都是为爱情而活,眼里再也看不到别的东西。
反观周莹,胆大心细,精明能干,心胸也比一般的男人要宽、要大。她的世界也有儿女情长,又不仅限于儿女情长。她擅长做生意赚钱,也重情重义,因为对吴聘的一句承诺,所以能放下小女儿的琐碎,去追逐更大的梦。因为没有被太多的传统礼教束缚,所以做起事情来能屈能伸,不按常理出牌。她的世界里,少了许多自我设限,反而活出一片自由天地。
这就是我看这部剧,越到后面越心怀感慨的原因。周莹因为有胸怀世界的气度,所以格局也和一般女子不一样,说白了,她敢想敢干,有勇有谋,才能带领吴家人共同致富,重登财富巅峰。吴家二叔四叔后来为什么愿意把吴家所有财产都搭上,也要救周莹,不仅因为信任她,多半也是被她的领袖魅力所感召,相信她就算一无所有,有朝一日还是能带领吴家东山再起。
气度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这早已不是一个单纯凭性别优势,就可作天作地的世界。女性真要顶上半边天,也是要拼格局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