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注释】
▲闻斯行诸:听到了(合乎道义的事)就去做。“斯”相当于“就”,“诸”是“之乎”的合音。
▲求也退:冉有遇事退缩谦退,办事犹豫不觉,孔子教导他听到就去做,果断。
▲由也兼人:子路性子鲁莽,遇事冲动,逞强好胜,孔子教导他多听听父兄的意见,再去行动。兼人,一个人顶两个人。
【译文】
子路问:“听到了(合乎道义的事)就去做吗?”孔子说:“你父兄都还健在,你要询问他们的意见,怎么能听到了就去做呢?”
冉有问:“听到了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当然就去做。”
公西华问:“仲由问‘闻斯行诸’,老师您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闻斯行诸’,老师您说:‘闻斯行之’。我感到很疑惑,请问是什么原因。”孔子说:“冉有性格谦退,办事犹豫不觉,所以我让他听到就去做,希望他做事要果断。子路性子鲁莽,遇事冲动,喜欢逞强好胜,所以我让他多听听父兄的意见,再去行动。”
【学而思】
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知识扩展】
《礼记·学记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时,有的失于贪多求全,有的失于孤陋寡闻,有的失于肤浅而不知深究,有的失于自以为是而故步自封。这四项过失的产生,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心理所造成的。教师必须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纠正过失。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发挥其优点并纠正他们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