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医院陪床,病房外阳光甚好。
隔着不宽的马路,就是一幢半新不旧的五层居民房。
二层人家的厨房,一位穿着粉色法兰绒睡衣的老妈妈,正在忙活一家人的早饭。
有趣的是,整一天时间,她都没怎么离开过厨房。
忙完早饭便要洗洗涮涮,接着准备午饭的食材。
正式做好午饭后,又要开始洗洗擦擦。
下午约莫两三点钟,便又得开始料理晚饭的食材,
老妈妈一直忙活到夜色如水,一天的工作才正式结束。
在老妈妈看不见的,楼上三层人家的厨房,
一位老男人也在做着同样的料理工作。
这简直太有趣了,我那双眼珠子不停翻滚着险些咕咚跑出来。
万家灯火,从来都是追寻同一种“烟火味”的幸福生活。
误解
这种“烟火味”在不少年轻人看来,是与落后和粗俗相关联着。
可以这样拆解:
见惯风花雪月、摩登时髦,
乡里山间的“烟火味”之于他们,
如同国产幸福在进口幸福面前,是何等得不受待见。
对于满溢“烟火味”的柴米油盐类的日子,始终被年轻人轻视与误解。
因此,他们奋斗的目标,便是要彻底摆脱所谓柴米油盐的平庸生活。
情感
文艺作品惯常偏爱歌颂爱情,爱情很是美好,这点无可争议。
不过,倘若我们使劲睁开双眼,给些耐心观察生活的细枝末节。
你是否会感动于妈妈煮了几小时的养胃粥,
会否热泪满眶地吃着奶奶做的糯米团子。
我时常会思索人性相关的课题,
分辨着人类交际的善恶,该如何以蒙田式的风骨来妥帖地表达。
然而,每回直面袅袅炊烟,
闭门多写一行文字,还真不如抬手多扒一口热米饭。
幸福
老妈妈的一天,都在自家厨房里度过。
她格外舍得花费时光和生命力,为家人烹调自认为可口的饭菜。
看似后知后觉的老妈妈,在厨房付出柔软爱意的一天,也会倍感幸福。
这就是“烟火味”的幸福生活吧!
应该说,这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简单幸福。
意义
于厨房中找寻意义,显然有些矫揉造作。
而面对厨房的一天,确实需要更多的人生意义。
如此去做,或许,年轻人便能少些误解和轻视。
老妈妈和老男人,也可能在付出柔软爱意的同时,收获更为丰盛的温情。
活得明白,
至少可以最粗浅地感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