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首先,交代一下本人在校期间也是众多学生工作者中的一员,曾经参与学生组织、社团、班委,其中在学生会连续任职3个学年。其次,此文从学生工作者的第一视角出发,意图是让读者看到学生工作者的真实面,以及有哪些关键的“能力”是在校生或者是职场新人,可以参考借鉴的。当然,此文只是提到了优,并未提及劣,不当之处还望有心人指出。
最后,抛出此文结构,方便读者从大局把握阅读:
【现象】-【原因】-【操作】
正文:
【现象】
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接触过这样的一类“群体”,他们穿梭于校园,好像各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原来他们是校园里各个学生组织里的个体,有校级的,有院级的,还有班级的,如:党委、团委(团总支)、学生会、律委、心协,班委等等。
此外,学生社团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如:音乐社、武术社、魔术社等等,虽然除了招募会员和前期推广活动之外,社团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闭门练习,但最终还是服务于学校和我们学生群体的,校内外教学或演出就是其中的表现形式。
(上述学生组织和社团名称,由于不同学校会有差别,不作特指,此文不做讨论)
这一群人,他们有个特别的称号——学生工作者。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我们身边那些校园生活“耀眼”的人,大部分是学生工作者呢?
这些学生工作者为什么会比一般人“相对优秀”呢?
从某个层面来说,学生工作者这群人相对而言确实是有他过人之处,不然当初也不会经过筛选,最终被留下来了。不过人无完人,相信很多朋友也有遇到过不友好的学生工作者,这是每个群体都有的现象,已是社会常态,不过多讨论,我们取长补短即可。
【原因】
全文是以时间为轴线的自我第一视角,我先来说说我为什么选择加入学生会吧,然后再以时间为推移,挖掘原因。
其实当年读大一的时候想加入学生组织的原因很简单:不想让自己懒着,逼着自己有活动有任务必须去完成。(当时认为这是我大学生涯第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对于为什么校园生活中,那么多参与活动的人都是学生工作者的问题,这里先得到第一个答案了吧!我和这个群体的初衷大概类似——有活动、有任务,所以你会看到很多活动中都有学生工作者的身影。
进入了学生会之后的3年里,实在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关于相对优秀甚至是更优秀,担任学生会主席的原因,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当时我认为最为核心,也是部分学生工作者具备的3点能力:
1、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2、先把问题解决;
3、大局观。
1、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最初接触的学生工作之一是拉外联。商家为什么要把钱投到这个学生活动中?如果你是商家,你会怎样在学生活动中,使得双方利益最大化?回答这些问题是我从部门职能中学到的初级阶段。
迁移到另外一件事情中,当你晚上在宿舍做策划方案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个关键流程,由于学校的硬性规定导致难以实现,这时你会立即打电话给相关的负责老师问清楚吗?想必不会吧?晚上是老师的私人时间了,你想象一下自己难得去度假,还要被人“夺命追魂call”是什么滋味?
不过,在现实情况中还真有人完全不考虑他人感受就这么做了。除非事情紧急到必须立即执行,不然请先为对方着想。
诸如此类,“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可以延伸到很多地方,也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如:别人在睡觉或者需要安静环境时,我们就不应该产生太大的响声;别人情绪不佳的时候就不应该落井下石;升华一下,即树立职业平等观,最简单的就是对服务人员说一声“谢谢”,这一点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再延伸到职场中,就是设计产品、演讲推广、介绍方案、同事或上下级沟通、工作汇报等等……这是所有和他人“连接”时,必备的能力之一。这个能力实在太广泛了,几乎所有地方都能用得到,可能叫法不同,但本质相同。
2、先把问题解决
相信你我在生活和工作中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当一件事情不按预期发生之后,总会有些信息第一接收人在抱怨:
“为什么你会这样这样,我不是说了要怎样怎样吗?你怎么还弄成这样,balabala……”。
曾经你我都可能有过这样的“抱怨”,即使很多人当时没有把话说出口,但至少在心里试过抱怨,这种因为接受不了意外事件,而产生的抱怨。
从作为一位学生工作者开始,每当我听到不按预期发生的事件信息时,我都会立即先想办法+行动处理问题,然而人数一多,总是少不了在“抱怨”的人,我也只能忍不住在心里抛出一句:“你说这些屁用都没有”。
“立即行动”才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这是我感觉自己和别人差别很大的一点。别人还没抱怨完,气还没消呢,我就已经把问题解决完了,团队也心平气和了。
不仅仅是大学时期的学生工作,这能力至今还给我带来很大的益处,并且一直在保持和强化,已经熟练到可以条件反射自动执行了。我也清楚知道,在职场中,这一点肯定为我加分不少。
3、大局观
譬如,真实世界中的地图,现在你手上只有广东省的地图,你从这张地图中,仅用视觉能看出地球是椭圆的吗?显然不能吧。但是学过地理的我们就知道,加上想象力,把自己的制高点再提高,就能想象到地球仪模型,这才知道地球是椭圆的,广东省只是在地球上的某个小小区域而已;
《英雄联盟》和《王者荣耀》中的“小地图”,看小地图,我们才能同时知道有上、中、下三条主干路。时刻留意小地图,才能知道其他路的动态,躲避敌人Gank和适时加入队友团战。
a.整体
自从大二开始担任部长之后,我感觉自己被打通了任督二脉,逐渐开始真正的独立思考,并作出影响范围广的决策。
当然,有了会思考这个前提之后,还需再加上想象力,就会接二连三出现很多有趣有益的事情。对于我自己而言,我能够从自己想象的“制高点”看学生组织的整体结构、职能,整个学院的组织结构,整个学校的组织结构,其他高校的组织结构,还类比企业的组织结构、职能,甚至是其他的有组织,有规律的事物等等……
思考会从整体出发之后,我就开始了“大局观”的实际应用:
担任部长后不久,我开始想如果要当主席的话,我必须具备什么能力呢?想要管理偌大的学生会,自己必须是个对全局都了解的人吧?于是为了解决这几个问题,我开始了对各个部门的职能和日常工作的了解。直到主席团换届,这个大局观的基础,至少是我一个有利的筹码。
b.影响力
另外,作为一个学生组织的带领者之一,也需要有一定的校园影响力吧?起码别人看见你就自然联想到你的整个学生组织吧?
于是,除了身在学生会之外,我还参与了支教队、音乐社、班级文娱、青年马克思班、同乡会、部分校园比赛等等……还真是应证了我的初衷“不想懒、有活动、有任务”。
▽▽▽
很多事情都是毕业之后,更多地了解社会以及必要的知识以后,我才有了更具体、更专业的认识,这上面的3点核心能力,原来在互联网时代可以这样系统的区分:
1、战略能力——大局观的整体
(自我认知、生涯规划、内在成长)
2、产品能力——先把问题解决
(生产、专业技能、解决问题)
3、运营能力——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连接、管理、领导)
4、媒体能力——大局观的影响力
(沟通影响、传播扩散)
当然,其实能力还有其他分类模型,如传统的说法,“硬件”+“软件”模型,相信朋友们也听说过,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操作】
说了那么多原因,可能有些朋友会耐不住来一句:“说得容易,做到就很难了!”
是的,虽然从零开始的事物都很难,但幸运的是,绝大多数都可以“快速入门”,入门后能达到什么级别,就因人而异了。要不先来试试可操作的方法?
1、拓展视野
阅读,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书本是分为好几类的,已经是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了,主要看的最好是实用类型(有操作方法),而不是个人经历感触类(寻求情感共鸣和心理安慰)的文章、书籍,所谓“鸡汤”。两者比例自行调整,不可极端。
社交,在娱乐中,多观察多学习。在保证人生和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多出去参加社交活动,校园的、社会的,只要不厌恶,都可以去尝试;
2、刻意练习
憋着,要练习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不要先“抱怨”、待人宽容等等,这些需要和内心作斗争的能力,其实最为重要的操作是,第一时间“憋着”!此时如果我们憋住了,就知道自己刚才差点“冲动”就xxx了。以观望者心态看待自己的“情绪”,这时,人是理性的。多遇到几件意外事情,你都能刻意憋住,那就是进步了;
执行,这时候的执行就需要“冲动”了。如果这时不冲动,那么事情就恐怕执行不了了。这个阶段请不要担心自己“冲动”是贬义的,因为你至少经过了憋着-理性-思考这三步,所以这时就不要有心理负担了,勇敢地去“冲动”吧!这样的冲动多经历几次之后,你的执行力就能明显提高了。
总结:
这篇文章以学生工作者为第一视角,算是做到了部分情感共鸣,同时又具备实用性,无论是在校生或是职场新人,我都衷心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操作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仅供参考而已。
回到最基础层面,若此文章提及的能力和刻意练习不是你的“刚需”,那么无论说什么你也不会有所理解和行动的。那就赶紧去拓展视野,找到属于自己的“刚需”和操作方法吧!
俗话说得好“你身边5个朋友的平均,就是你自己”。如果你认为此文章对你有实际意义,请不吝分享给你的朋友们。提升朋友圈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提升你自己!
温馨提示:优秀的人普遍单身……这方面该加入属性点还是得加一些的,不然就只能憋着了。[捂脸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