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的人没必要再见。漏写的文章没必要补充。假装的努力不过是自欺欺人,害怕跳出舒适区只能继续碌碌无为。活了28年,只不过重复了同一天。是题记。
这是一篇总结,总结写过的300多篇文章。
一、坚持可喜
从去年学习了李笑来老师的专栏以后,就开始充满斗志的坚持写日志了。从2016年断断续续的写了70多篇以后,2017年基本处于一个天天写作的状态。这样来看,我只要愿意做一件事,总还是能坚持的。哪怕花不了多少时间。
二、篇数喜人,内容差强人意。
回看写过的文章,可以分成以下几类:一类是纯粹的随笔。报日常生活的流水账,无病呻吟的感叹。二是阅读各类文章的笔记,简单的摘录外加浅显的感想。三是各种总结。有一些是周总结,一些事月总结,甚至有一部分是跑步的总结。从内容的不同可以看出,我做事的目的不明确,想到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写总结了,那就写几天总结。同时因为思考的不深入,导致写出的文章有一种小学生既视感。有感想,但没有深度。
三、态度需改正
仔细想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状况?就在于对于写作这件事还不够重视。有一种可笑的思想:以为我坚持写下去了,自然而然就可以写好了。用我自己做反例,如果仅仅是写了,而没有用心写的话,写一篇和写365篇的效果是一模一样的。就好像看似很努力的学习,成绩都没有提高。究其原因是没有走心罢了。
我想起了复习司考的时候,常常有人说要去把真题做几遍。意义何在?揣测出题者的思路,找到规律,总结方式,提高正确率。那写文章不也一样?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文章,那怎么可能去写出好的文章呢?没有吃过猪肉,怎么知道好吃的和难吃的区别呢?
因此所谓的输出在你根本没有任何输入的时候显得特别的徒劳。就好像你根本不会走路那怎么去跑步呢?
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不停的写读后感。把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全部复述一遍,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谈感想,同时联系已有的知识,让彼此形成串联。慢慢的形成知识树(就如查理芒格说的要学习不同的模型,从而建立框架。当你有需要的时候直接从中汲取即可)
其次要有目的的去修改文章。第一稿总会存在诸多的不足。这些不足包括知识内容上的不足,同时也是因为思考局限而引起的。不断的思考会有新的想法蹦出,那么再修改时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改写了。忘记是谁说过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第三、要有死磕精神。怎么写好文章大家都知道,但是真正去实践的人少之又少。因为要想写好一篇文章需要花费的时间太多太多了。并且脑袋需要不停的运转。既然想写好文章,那就不要怕累,反复思考,反复琢磨,一直到满意为止。
其实我知道自己写文章的致命弱点,不是不会技巧(我也并没有到谈技巧的时候)而是因为懒,很多问题没有深入思考,只是浅显的,表面的看待问题。时常思绪又比较的飘忽不定,导致写文章时呈现一种散乱而浅薄的状态。如果要改善,那只能是多思考,多练习,常死磕了。
我该怎么做?
一、继续坚持写。但要有目的。不应该像之前那样随心所欲的写。每次写文章之前要问自己: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我的思路是什么?我该怎么去表达?有了针对性的练习,才能有恰如其分的进步。
二、多看别人优秀的文章。看文章,共思考。不仅仅是“读”文章,更重要的是“共情”文章,问问自己,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他的思路是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写?我从中可以学到什么?
三、反复。这包括反复的阅读,反复的思考自己写过的文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停的阅读和思考可以慢慢的体会到两者的差距,这样为了之后 的提高做好了铺垫。
道理我都懂,这些方法也不难,贵在坚持和死磕。做到了这两点,做什么事都不是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