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3月10日早上9:30 ——10:30 3月11日 中午12:30——14:00
昨天早上和今天中午,我开启了两场《非暴力沟通》的练习。昨天的练习中,我进去的比较晚,不一会儿,我遇到了在上海一起参加火柴的周老师,一起练习。整个场域,我们都是彼此陪伴,支持,让我的内心非常愉悦。在最后的时候,我还选择了帮大家一起截图、拍照。哈哈,心情好了,就是不一样呢。
而今天这一场,在小组的练习中,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不适,不舒服。练习后,我把自己的这种情绪再次说给雅敬,得到了她的看见,指引。雅敬让我去回到当时那个场景下,去感受我内在的需求。下面我试着去看见,去叙述一下自己的需求。
分到小组后,冰冰老师是A,我是B,克清老师是C。我们的流程是,A先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叙述自己一件事情,然后B复述,用到这样的句式:XX,我听到你说......,是这样吗?当冰冰老师叙述完后,我开始复述:冰冰老师,我听到你说你现在很焦虑。因为你很担心孩子的牙齿,你觉得刷牙有利于孩子牙齿的健康,但是孩子好像总是不把这当一回事,有时候想起来刷,有时候就又忘了。你觉得,这件事对你来说很简单,怎么在孩子这里就行不通呢。所以你有时候就想破罐子破摔了。是这样吗?当我说完这些的时候,我感觉与冰冰老师发生了同理似的,我期待得到她的认为,或者有与她发生联结这样的结果。但是出乎我的意料,冰冰老师思考了一下,很淡然地说了句:基本对吧。我的心就凉了一下,没有被认可,让我有点难过,没有与她发生联结,又让我感觉不好意思。但我又不想让别人看到我的难过,所以我在极力掩饰住。那个当下,我的身体也是紧绷的,我想只有我坐的板正,才看不出我的紧张。当雅敬老师复盘,再次问起冰冰老师,听到我复述后,真实的感受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有点抗拒的。好像那是再一次对我的不认可。等冰冰老师说完,我再次认领了,那种“不认可”,所以内心是有点难过的。后来雅敬老师问我,觉得我复述的怎么样。我说:“我觉得我复述的挺好的呀。(我称之为嘴硬,我就是觉得那个当下没有被认可,我需要被认可,所以我鼓励我自己,认可我自己。)我就把我自己听到的和我自己也有那样的情况,怎么那么相同?哦,我好像把我自己的想法、我对我孩子的感受加入到了复述中......"我在复述中看到了问题的缘由。我并没有真正的用心倾听那个“她”,也并没有只复述我所听到的,我加上了自己的同理心,而不是只与她“同在”(问题:同理和同在可以这样理解吗?我不是很懂)。我也有种急于想向别人证明,“你看我能理解你,我能同理你”的那种成就感和认可感。
我也看到,有的时候我们认为我对孩子已经很理解了,但是孩子却仍然觉得你不理解他。应该说,我还是没有与孩子之间发生心的联结。我想,我的需求背后是,我对别人总有期待,那种我想要的期待——认可,尊重,看见,被支持等。当这种期待没有得到或者相反的时候,我就感受到自己或难过、或愤怒、或委屈......以前,这些情绪也只是情绪,并没有被我看到,现在我看见到他们。随着我不断地学习,成长,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来看问题时,也许这一切都来自于对自我的肯定缺乏。
自我肯定——自信——爱自己——身心合一——更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