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光流淌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 文责自负,本文参与「海薇阁单月征文」第一期。
01 缘起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村庄。
它可能是宁静的、美好的,也可能是偏僻的、荒芜的;它可能是淳朴的、温情的,也可能是愚昧的、无知的;它可能是丰收的、富饶的,也可能是贫瘠的、落后的。
我的心中也有一个村庄,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房前是穿过岁月的河,屋后是葬着先祖的山。
曾经,我以为我对我的村庄很熟悉,我们永远都会是彼此的一部分。
我知道村里每一条路的去向,每一块田地的归属,叫得出村里每一个人的称呼,熟悉每一个发生在村子里的故事。
这个村庄也是熟悉我的,从我呱呱坠地开始,它记录着我牙牙学语的每一个音符,记录着我走过的每一条路,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和习惯,知道我的每一个小心思。
它看着我长大,目送我离开,看我一头扎进遥远的都市。
暮然回首,我才发现,我们早已把彼此遗失在很多年前的那个深秋。
那个深秋,我背上行囊,登上开往远方的火车,我把村庄远远地甩在后面,村庄也把我远远地留在了外面。
大约是十多年前的一个图书馆,我第一次读《一个人的村庄》,只看了第一段,便一发不可收拾地一口气读完,酣畅淋漓地读完。
我扛着一把铁锨,跟在作者身后,在村庄里游荡,对话一条老狗,改造一块土包,拯救一颗歪脖子小树,聆听一场落雪。
走累了就以天为被地为床,枕着一个土包酣睡,也把自己变成一张巨大的床,接纳百虫的狂欢与共眠。
借由着一本书,我与我的村庄在意念中重逢。合上书本,归还图书,我继续我的生活,它继续它的邂逅。
十多年后的今天,因为简书做媒,简友牵引,我再次重读这本《一个人的村庄》,因为曾经美好的邂逅,我决定再次好好品读。
特意买了一本纸质的书,真实地捧在手心里,闻着书本淡淡的清香,再一次,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他的村庄,和我的村庄。
02 一本神奇的书
《一个人的村庄》是当代著名散文家刘亮程的成名作,也被誉为他的巅峰之作。
刘亮程,1962年生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沙湾县的一个小村庄,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
他几乎所有的文字都是与他所生存过的乡村有关,他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这本书很神奇!
没有光怪陆离的神秘故事,没有愚昧无知的狗血剧情,没有纯净洁美的爱情神话,也没有优美的文字和华丽的词藻。只有一个孤独的身影,一个“闲锤子”扛着一把铁锨,漫无目的地在村庄里游荡,把他眼里的、心里的村庄,记录在文学里、放映在读者眼前。
可就在你毫不设防地打开它,漫不经心地阅读它时,你可能已经被它深深牵引。
你会惊讶于作者的视角和这个视角下多元的世界。这是一个人畜共居的世界,这是一个万物有灵的世界,这是一个众生平等,相互映射的世界。这里不仅仅探讨人生,也讨论狗生、驴生、马生、猫生、鸟生、虫生,还关注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一块脱落的墙皮、一扇斑驳的木门……
你会跟着作者去共情,一条老狗活到老有多不容易。
你会因为作者而留意到,村庄里那些不言不语的驴、马、猪,它们有没有可能窥探了你不知道的秘密。
你会因为作者而意识到,你在种植谷物、饲养牲口的时候,你可能也被它们“饲养”着,为它们虔诚地服务。
你会因为作者而感知到,你厨房里的香味飘进了羊圈,羊粪的味道也飘进了你的厨房,你扬起的灰尘落在了牲口身上,牲口扬起的灰尘也落在了你的身上。
这些存在着,并没有被你看到、感知到、意识到的存在,通过作者朴实的语言、平静甚至是漠然地客观呈现出来,就像一面大镜子,让你真实地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和周围的存在。
《一个人的村庄》就是这样一本神奇的书,它自然而然地牵起你的手,带你走进一个你极其熟悉却又未曾认识的世界,让你重新去认识你的心中的村庄,并对你的生活、你的存在产生新的思考和启发。
03 改变与被改变的事物
《我所改变的事物》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篇。在这一篇里,作者用细腻的文笔描述了他所互动的事物,以及远、近镜头下,对这些事物的改变和影响,主、客身份中这种改变与被改变的心境。更让人深思,我们在世界中是什么样角色,在时光里是怎样的存在。
文章开篇,作者细腻地描述了一幅“闲人”改变“世界”的浪漫画面。
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我不喜欢在路上溜达,那个时候每条路都有一个明确去处,而我是个毫无目的的人,不希望路把我带到我不情愿的地方。我喜欢一个人在荒野上转悠,看哪不顺眼了,就挖两锨。那片荒野不是谁的,许多草还没有名字,胡乱地长着。我也胡乱地生活着,找不到值得一干的大事。
有时,我会花一晌午工夫,把一个跟我毫无关系的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辜地挖一个大坑。我只是不想让一把好歌在我肩上白白生锈。一个在岁月中虚度的人,再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让它们陪你虚晃荡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当然,在我使唤坏好几把铁锨后,也会想到村里老掉的一些人,没见他们干出啥大事便把自己使唤成这副样子,腰也弯了,骨头也散架了。几年后当我再经过这片荒地,就会发现我劳动过的地上有了些变化,以往长在土包上的杂草下来了,和平地上的草挤在一起,再显不出谁高谁低。而我挖的那个大坑里,深陷着一窝子墨绿。这时我内心的激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改变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
无论多么渺小的个体,都在世界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多么浪漫而又激动人心的发现呀!
紧接着,作者又从主、客角色中,描述了他改变一匹马,一头羊的故事,及彼此在改变与被改变中的心境。
我在一头牛屁股上拍了一锨,牛猛蹿几步,落在最后的这头牛一下子到了牛群最前面,碰巧有个买牛的人,这头牛便被选中了。对牛来说,这一锨就是命运。 我赶开一只正在交配的黑公羊,让一只急得乱跳的白公羊爬上去,这对我只是一个小动作,举手之劳。羊的未来却截然不同了,本该下黑羊羔的那只母羊,因此只能下只白羊羔了。黑公羊肯定会恨我,我不在乎。
在“破坏力”这件事情上,我们可能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或者我们根本就是傲慢得漠不关心,毕竟我们最大的共情小于对一头牛的关心。
作者用他特别的描述和视角,让我们直面自己的傲慢,学会平视其他生命个体,对自己行为和行为后果保持一份敬畏之心。
跟着作者的思绪,再接着往下读,我又恍然发现,原来我们也是那个被更强大的力量,漫不经心改变命运的人。
当遭遇命运的不公时,我们会感到愤懑,充满怨怼,可谁又会在乎呢?
就像作者不会在乎被他拍一铁掀而意外被买走的那头牛会不会恨他,也不会在乎被他坏了好事的黑公羊会不会怨他。
老子在道德经里有云:“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在《道德经》里揭示的道与刘亮程在本篇中描述的道,殊途同归。
我们和万物一样,只是时光流过的痕迹。
04 狗生与人生
《狗这一辈子》,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篇章。
作者开篇就说:“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善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就会被人剥了皮炖了肉。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寥寥数语,道尽“狗生”的艰辛,透过“狗生”仿佛又看到了“人生”。
人活一世,又何尝不是这样,小心翼翼、入履薄冰。想要守护的东西很多,却往往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有的人为了权利欲望,失守了自己的君子之心;有的人为了捍卫真理,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有的人什么也没做错,就被迫接受了命运的拷问。
当我们在观察狗生时,狗也在演绎人生。
紧接着,作者又描述了一幅人狗互动的画面。
在乡下,家家门口拴一条狗,目的很明确:把门。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来人并非找人,却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忘掉大半。狗的影子始终在眼前蹿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主人则可以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
如果在村庄里生活过,这幅“人狗互动”画面是不是与你熟悉的、经历过的某些场景完美融合在了一起?
这本书就是这么有趣,它把你可能经历过的场景,幽默、风趣、生动地呈现给你,让你倍感亲切的同时又发现原来生活竟然这么有趣。
更难得的是,作者简短几句话的提炼或感慨,又能恰到好处地让你体会到,还有一些超然于画面本身更深层次的东西。
这本书中,我喜欢并反复阅读的篇章还很多,比如《寒风吹彻》、《人畜共居的世界》、《与虫共眠》、《春天的步调》……
喜欢本书的视角,喜欢书中的哲思,更喜欢阅读本书时那份回归心灵家园的温暖与宁静。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