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白有一句文案写道:“虽然我们各有未来,但相聚又变回原来。”
可是,真的变不回原来。
读书的时候,每天朝夕相处,同一频率、同一节奏,小小的世界里,装进了很多性格不同的朋友。
时间一晃而过,各自的小世界里又多出了其他世界,有交集的圈子或多或少,但明显已经不在同一个频道里,相聚时,会发现,尽管还能谈起过去,但面前的这个人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样子。
从前的那个说着:“我一点都不喜欢小孩子”的女孩,如今成了幼教老师,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王”;
从前那个说着:“我觉得应该多谈几次恋爱,28岁再结婚”的女孩,毕业后,一见钟情谈了第一个男朋友便步入了婚姻殿堂,如今正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宝宝;
从前那个有点沉默寡言,不善言谈,看似乖巧的男孩,如今创业开起了纹身工作室,做起了有个性的纹身师;
从前那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在经历了婚姻挫折后,如今,选择当一个单亲妈妈,有自己的小事业,儿子也乖巧懂事,她活的比结婚那时更好;
从前,那个在学校的混世魔王,在遇见了自己爱的那个女孩后,如今不仅是个好丈夫、好父亲,还是一个一心要给妻子女儿好生活的奋斗青年;
从前那个沉默、内向、冷漠、不爱笑的女孩,如今,离开了校园,走入职场,摇身一变成了个活泼外向的女白领,遇见了老同学,甚至能主动拥抱打招呼,蜕变的令人吃惊;
不管是从事的职业,还是为人父母,又或者是新手创业····他们几年、几十年间这些角色的转变都是我、我们没有参与过的,其中的酸甜苦辣也是从未曾一起感受过的,人的成长和变化不是突然间有的,一定是当中经历了些什么,只是彼此都没有详解。
我们各有未来,早已不在同一起跑线或处在同一角色里,经历的世事高低难一,接受的角色变换有快有慢;所以,相聚时,无形中再现的不完全都是原来的影子,还有如今的新模样。
马克·鲍尔莱恩曾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经年成熟,我们都明白自己的生活是由一堆在别人看来毫无意义且无法感同身受的事建立起来,年轮渐长,也深知它们只有对自己最重要,但之所以愿意在相聚时向别人讲述或听别人诉说,有时只是为了能让别人有重新认识“你”的机会。
可以说,能在时间流失下还保持原样的人是少数的,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被保护的太好,但一旦失去保护罩,他们未必会在人生的大风大浪中拥有早已成熟的人的淡定、沉稳和坚强。
我们各有未来,相聚不再似原来,其实这并没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