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潜意识》书评
标题:挖掘未被开发的潜意识
字数:
正文:
我家大宝(女)是2003年4月23日的生日, 2005年过完五一节,外公外婆回老家了, 没有人带, 我们就把她送幼儿园了,在送幼儿园的那连着半年每个月到23日, 她就生病发烧了,经常就是晚上11点,12点的时候高烧,吓得我和爸爸连夜到医院去看医生,这么持续的半年, 我们一直都没有找到原因,现在想想这就是潜意识啊,孩子很想跟父母在一起, 不想上幼儿园, 缺乏安全感, 一生病知道妈妈就会陪着她,这种潜意识就植入他心中了, 好想让妈妈陪着,现在想想原因在这里, 作为父母的我们一直都找不到原因, 还在奇怪为什么这么巧每个月都是23号就生病, 这难到是巧合吗? 这是在暗示想妈妈多陪陪她啊, 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那个时候没有看到这本书。
《潜意识》 列纳德·蒙洛迪诺(Leonard Mlodinow),27岁时获得了伯克利理论物理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就是《生活大爆炸》里那群呆子所在的地方)做研究。
31岁时,中了好莱坞的毒,裸辞后带着自己写的一个剧本和6000美金只身来到洛杉机。6个月后,终于将剧本卖了出去,身上只剩110美元。接下来的几年,为许多电视剧写过剧本,包括Hunter、Macgyver、 Star Trek(星际迷航)、Night Court……还有一些根本不想提的,我的潜意识已经让我把它们都忘了!
2005年,回到加州理工继续教书。这是最令我他骄傲的一段时光:与老友霍金一同工作,合著了《时间简史》(普及版)。与霍金一起工作是无比令人鼓舞的,不是因为他的名气,而是由于他的勇气和毅力。虽然与霍金的交流缓慢而费力,但我们乐此不疲,在2010年我们再次合著了畅销书《大设计》
请看以下文字:
吸引男女结合的可能不是长相、气质、家境或是肱二头肌的大小,而是对方的姓?
人们购买洗涤剂可能仅仅因为外包装的颜色?
人们为什么更倾向于买可口可乐而不是百事可乐?
你可能会因为股票的名称而选择购买股票?
为什么搭讪时轻轻碰一下对方,会增加成功几率?
选举奥巴马总统,可能是因为他的声音?
为什么笃定的受害人在指认强奸犯时也会出错?
公益广告可能反而会增加人们的不文明行为?
以上文字是否引起你的兴趣?这就是这本书中作者列出的实例
看完这本书,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首歌的歌名:《你的眼睛背叛了你的心》,人是最简单却又最复杂的,我们拥有文化,拥有思想,拥有复杂的情绪。我们善于表达,善于到经常性的口是心非,用一些动作或者需要掩饰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但下意识的行为,是基本的本能,它就是我们的潜意识。
我们的思想分为两部分,一是意识,二是潜意识,潜意识就是大脑中不通过意思,直接影响你的行为的那一部分思想。我们可以通过意识控制我们的行为。但有些下意识的动作,是我们的意识没有感觉到就做出来的。比如:眨眼、打哈欠、梦游等。
柏拉图很早就意识到,人的心理具有典型的两面性,一方面是积极的,另一方面则是消极的。他曾经打过一个比喻:“什么是人的潜意识呢?就好比在一架马车上有两匹马。”
这 两匹马,一匹是经过教化的,具有良好的德行和自我认知,它有着很好的目标和使命感。如果只有它的存在,我们的前途不可限量。不幸的是,因为有另外一匹马的存在,美好愿望的实现常常被破坏。
与前一匹马不同的是,另外一匹马是阴暗的、焦虑的,充满仇恨和创伤,性格叛逆,很难驾驭。我们不愿意让它进入我们的生活,但它还是真实存在着的。由于它的破坏性,我们往往会变得消极、恐惧,甚至产生仇恨。
两匹马虽然每天生活在一起,但实际上它们并不和谐,相反,还经常会产生矛盾与冲突,我们因此就会陷入无助与混乱当中,无法达到成功的绝顶。只有将二者协调起来,才能够取得成功。在这个解释中,就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人的心理的双重性以及潜意识的特点与价值。
在每一件事情面前,大脑首先发出的信号都是潜意识和自发性的。即使再理性的人也有感性的时候。潜意识代表着人的第一反应,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中,意识是来不及做出判断的,这个时候所做的动作都是下意识的,潜意识,才是控制了我们大部分行动的始作俑者。
潜意识可以开发吗?答案是可以的,开发潜意识的关键——重复,将我们想要输入的信念和行为习惯,不断地重复,通过感官输入大脑,一旦信息输入潜意识后,它将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你相信的终将植入你的潜意识,只要去行动就能从潜意识挖掘出你的潜能从而实现。
最后引用这本书的结尾:我们选择了自己想要相信的事实,同样也选择我们的朋友、爱人、配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感知他们的方式,也是因为他们看待我们的方式。就像是不同的物理现象一样,在生活中,事件的发生往往都服从某个或是另一个理论,于是,真正发生了什么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选择去相信哪一个理论。它是赐予我们人类心智的一份厚礼,让我们能够格外敞开心扉接受那些关于我们自己的理论,让这些理论指引我们生存,甚至是幸福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