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就想写写村里的一些孤寡老人了,大奶奶就是我打算写的一位,我也想过,写一个系列,那就是写马井桥的那些人,那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人,我写过单身汉克好,也写过蒋老师,也写过高老官,写过邻居阿伯,写过好人连叔,也写过爷爷……
别小看马井桥小村,这里是一个全中国的一隅,这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这里有好人,也有“坏人”,这里有勤劳的人,这里也有比较懒的人,这里有年轻人,这里也有老人和小孩,这里有孤寡老人,这里也有留守儿童,这里有村委领导,这里也有做生意的百姓,这里有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这里也有小家的团结幸福,这里有癌症,这里也有长寿……
马井桥的路上,大奶奶静静的用散漫着,也许她就是没事去这里坐坐,那里看看,也许是用那一点低保金买点生活用品,也许是去哪个地方捡点柴火,神态看上去老得没了神态,双眼凹陷进去连带着脸皮也塌塌松松,臃扩的体态被几件毛衣和黑布棉衣盖住,整个衣着看不到一点彩色,一身黑,上也黑,下也黑,鞋子也是黑得,天冷了,带着那个老头子绒毛帽子也是黑的。
“大奶奶,吃早饭没?”我看到孤单的大奶奶,势必要慰藉的。
“吃了。”而后没有多余的语言,大奶奶也没有要多说的,一个人生活了三四年,语言仿佛退化了。
“小腿还疼吗?昨天帮你扎的针好些了没。”我多想效果好些了,期望我能够缓解孤寡的大奶奶。
“还是疼了,走路就疼。”
“那明天再给你扎,就扎手,坚持扎几次,效果好些。”
大爷爷走了三四年了,记得大爷爷中风,那时大二的我还给他扎过足三里,转眼,大爷爷的就走了三四年了,大奶奶的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就大儿子和一个女儿在身边,但大儿子从深圳回来后,基本也是一个人生活,腿脚不好,并且有严重的高血压,给大奶奶的帮衬实在不多。小儿子在惠州打工,另外两个女儿嫁到外地,身边的女儿还可以照应,但基本大奶奶还是一个人住,自己做饭自己睡觉。生活无趣得很。
大奶奶的做饭的地方,是一个自己搭的小棚,是在小儿子家楼房前搭的一个小厨房,一个锅子,一个灶台,几捆柴火,因为没有能力再种什么菜啊,黄豆啊,油菜啊,丝瓜茄子红薯等吃的,大奶奶的伙食很勉强,在那个灶台上,几个小碗,碗的边沿留着没洗干净的火柴灰,因为烧柴火或者桔梗,那个棚,被熏得乌七八黑。灶台没看到什么调料,也没看到油和盐,几次看到的都是大奶奶吃饭时,就是一点腌菜,基本没什么像样的菜。人老了,尤其是一个人生活的高龄老人,吃得都搞得很随意了,日子就糊涂的过着,也没什么讲究。
大奶奶也算高寿,即使吃得不怎么样,吃得不怎么讲究卫生,但丝毫不影响大奶奶活到80岁了,健康没大问题,就是小腿外侧那一块疼痛,五脏六腑都好,这就是很好很好的。
村里像大奶奶一样失去老伴的老人,还有高大爷,熊大爷,武爷爷,刘老倌,马奶奶。这些老人最小的70几,最大的90几,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基本没出去看外面的世界,一辈子在马井桥,他们的生活,不方便行动了,就坐在那里。眼睛耳朵好的,喜欢看电视的,就看看电视,生活基本就是在循环往复的老着,等着,没什么意义,就是呼吸,心跳,吃一点,睁开眼看看。村里的发展暂时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和新奇,他们就这样慢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