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多多的妈妈在微博发了一张13岁的多多第一次染发的照片。
照片中,身着紫色T恤衫、染着仙女紫发色的多多一派清丽可人。
很快,这条微博就被顶上了热搜,点赞数高达44万。
除了少数一些表示“孩子太小就染发不好”的声音,评论居多是表示称赞和羡慕:称赞多多父母的开明;羡慕多多有这样一对开明的父母。
随后,超话区也开通了超话#黄磊和孙莉的教育方式#,当天,阅读人数和讨论人数节节攀升。
可见,这个话题触动了多少人敏感的心。
黄磊和孙莉的教育方式,概括起来,就是:尊重孩子的意愿。
翻一翻孙莉的微博,你会发现,四年前,也就是多多才9岁的时候,就已经打耳洞了。
对于这件事,多妈和一般的妈妈不同,她不是担心孩子是不是要变坏之类的问题,她看到的是孩子做了一件一直想做而没有勇气做的事,她为孩子的勇气由衷点赞。
多妈如此,多爸黄磊也不例外。
黄磊曾在节目中说,我从未把她(多多)当做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黄磊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还记得在《爸爸去哪儿2》中,有人送了多多一只小狗,多多爱不释手。
而同组的贝儿也很喜欢小狗,就跑过去问黄磊可不可以把小狗给她玩一下。
黄磊不假思索地跟贝儿说,狗是多多姐姐的,你应该去问多多姐姐。
黄磊没有像大多中国式家长一样,擅自替多多作决定,而是把话语权和决定权留给了多多自己。
有人担心,黄磊和孙莉这样养孩子是不是放养。没错,他们就是放养,但这个放养是加个引号的“放养”。
他们的“放养”是没有打着“我这是为你好”的幌子,粗暴地替孩子做决定,而是当孩子对一件事物表现出新鲜感的时候,给出正确的引导,然后放手让她去尝试。
02
近几年,在文娱圈混得风生水起的高晓松,凭着一句“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生活理念,收割了一大票粉丝。
其实,这句话不是高晓松的原创,而是他母亲的人生格言。
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是清华大学教授,也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师从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
张克群是个自由快乐的人,她兴趣广泛,不断地做着各种有趣的事情。
她读书画画、设计建筑,研究历史,著书立说,一个人背着背包满世界地流浪、考察,把生活过得充实快乐。
受母亲的影响,高晓松和他的妹妹高晓江也成了热爱自由的、不苟且的人,他们都挺能赚钱,但他们都不买房,因为不想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
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满世界地玩,去体会不一样的生活,看不一样的风景,那让他们觉得很幸福。
高晓松说,如果他的钱只够旅行或是买房子,那他就去旅行。他大概去过三十多个国家,到一个地方就买一辆车,然后玩一段时间就把车卖了,再去下一个地方。经常在旅途中碰伤一堆人,然后很快成为朋友,然后喝酒,然后下了火车各自离去。
他的妹妹也是。有一次,她骑摩托车横穿非洲,摩托车在沙漠小村里坏了,她索性就在那里生活两个月等着零件寄到。在那里,她看到沙漠深处的血色残阳,与酋长族人喝酒,看到他们的笑容晃眼睛……
当高晓松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他又将从母亲那里承袭而来的自由理念放在了孩子身上。
他曾在写给女儿Zoe的微博中写道,我猜你一定是带着剧本来的,所以我们不会多打扰你,让你学这学那,或者不让你干这干那,你就自由且自然地长大吧。
03
也许有很多人会说,他们是明星,我们是普通人,没有他们那样的财富、人脉和资源,能一样?
的确,我们能提供给孩子的物质条件和成长平台远远不及他们,但我们作为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是一样的,我们爱孩子的心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育儿理念,把它们贯穿到日常的小事当中去。
比如,别的小孩想要玩孩子的玩具,你不要再以“孩子要学会分享”为由,自作主张地把玩具出让出去,而是让孩子自己做主;
比如,孩子不想上钢琴课,就不要因为你觉得弹琴优雅,就硬逼着他去学了。你可以问一问他的兴趣是什么,然后帮他报相应的学习班,这样孩子快乐,学习的效果也更好;
比如,孩子有一天突然跟你说,妈妈,染发好酷,我想要染。请不要是一味地否定、责骂,你可以夸她知道审美了,并选择在放假的时候,带她去好一点的理发店体验一下。体验过了,她就不会再做出“好奇害死猫”的事了。
……
纪伯伦在《先知》中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试一试吧,放下大人的威严,用平等的身份对话孩子,尽量多听一听孩子怎么说。
我相信,在爱和自由的土壤中培育出来的孩子,一定能成长得更加快乐和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