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潇潇。
这几天读了几本关于思维提升方面的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很多人追求自我成长,每天在看各种各样的干货文章。但看了之后能有巨大进步的人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呢?
很多的干货文章常常在告诉我们面对各种问题时应该怎么做,这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论。而且,生活中的问题层出不穷,靠我们的记忆,是无法记住那么多方法论的,也无法在需要的时候迅速调取出来。
但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不论是什么方法论,背后一定有一个思维模式支撑着它。可以说,思维方式是树干,方法论是从树杆上衍生出来的枝桠。
我们在生活中做出的各种决定,某种程度上也受到脑海中已存在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谈生活中常见的3种对自己具有毁坏性的思维方式。
01
固定型思维
想象一下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以下场景:
A同学一学期以来考试成绩都不理想,A说 “我学习也就这样了,没有天赋,努力也没用”
B叫A同学一起去参加一个比赛,A同学说 “我不去啦,去了也得不了奖”
老师上课叫同学回答问题,A同学口中讲了一下又没有举手,B同学问为什么,A说“我不知道对不对,错了怎么办”
这些都是固定型思维的典型特征。
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生活中的可控因素非常少,个人的能力,智力是固定不变的,安于现状,不愿意改变,总是给自己设限,害怕失败,遇到挫折就想退缩。
与固定型思维相对的是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智商,能力这些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改变的,他们相信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是来帮助他们更好成长的,因此往往会迎难而上。
这两种思维模式对工作,人际关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在工作中会更加积极努力,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去改进和成长,往往会更具竞争力;
在人际交往中,他们相信,友情,爱情这些关系也是能够通过经营去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反之。
目前是固定型思维的伙伴们也不同担心,成长型思维是可以通过训练习得的,因为我们的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大脑中有一个叫神经元的东西,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接受、整合、传导和输出信息实现信息交换。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连接,形成了神经通路,它是我们大脑里的沟通渠道。当我们的某个神经通路受到相应的外界刺激时,我们会做出与此对应的惯性行为。
比如,你在看书时,经常会刷手机。大脑会把看书这个行为和刷手机这个行为连接起来,成为一个神经通路。
以后每次你想看书时,都会不自觉地拿起手机。日复一日,这个习惯会更加牢固。
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原理,来训练成长型思维。
1、留意你的思想行为,判断它是属于哪一种思维方式。
2、 当你发现你正在用固定型思维处理事情时,跟自己进行对话。
比如你本来的想法是“算了吧,我肯定不行”,你可以告诉自己“这一次也许我会失败,但经历多了我就会擅长的”。用成长型思维跟自己对话,然后做出相应行动。
3、 进行刻意训练,慢慢就会形成用成长型思维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02
消费型思维
消费型思维,顾名思义,注重的是买买买。
而和它相对立的投资型思维,注重的是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做一件事,达到能给自己带来收益的效果,包括资产增值,竞争力增值,个人价值增值等等。
举个例子:
A同学买了一个课程,看了第一天之后就很少打开看了
B同学买了同样一个课程,并每天坚持上课,最后得到想要学的知识。
两位同学中不难猜出A是消费型思维,B是投资型思维。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到,A和B都是有投资自己的思想的。那么导致两者思维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很显然,行动。
投资型思维的人清楚地知道,买买买只是投资的第一步,买之后的行动和回报才是投资的重点所在。
消费型思维的人,一般买了之后就很少行动,大多是为了缓解内心焦虑而做出的一种行为。
在《副业赚钱》一书中,Angie指出,在进行自我投资前,我们需要想明白几个问题:
1. 这次自我投资是在什么领域
2. 本次自我投资的目的是什么
3. 如何才能达到自我投资的效果
回答完这三个问题,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投资,投资后的行动是什么,从而很顺利地去完成投资,行动,成长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消费的阶段。
03
灾难性思维
这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思维方式,是指一个人总会把本是可以解决的事情放大成灾难,从而引起心理恐慌的行为。
这个思维模式常伴着“万一……怎么办”句式出现。
“万一我站起来回答问题被大家嘲笑怎么办”
“万一我去面试没有被选上怎么办”
“我接受这个任务万一完不成怎么办”
这样的想法无疑会阻碍我们去尝试新的事物,甚至会打压我们的自信和勇气。长期下去,会导致我们成为固步自封的人。
灾难性思维的深层原因是隐藏在心中的悲观主义。知道了原因,那么解决它就很容易了,乐观一点看待问题嘛!但又有同学发问了,我就是一个挺悲观的人怎么办?我乐观不起来怎么办?
我们可以引进一个工具来解决问题——RAIN负面情绪旁观法
这个方法来自于《一平方米的静心》这本书,它将RAIN负面情绪旁观法分为四个步骤:
R 是 Recognition 识别
A 是 Acceptance 接受
I 是 investigation 探究
N 是 Nonidentification 非认同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分解一下。
比如我在面试时产生了“我万一没被选上怎么办”的想法,怎么用这个步骤来缓解我的这种情绪呢。
第一, 识别。也可以叫觉知,就是要察觉到此刻我产生了这种不好的想法,我正在用悲观的视角看问题,这是灾难性思维在作祟。
第二,接受。既然我有了这种想法,就接受它的存在,不排斥它,也不抵触它。抵触只会让它更加强烈,而不会有所缓解。
第三, 探究。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开始反问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恐惧,探究原因,这个原因可控吗?是否有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我害怕没选上,因为我马上需要找到一份工作来维持生计。那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吗?有,再去找其他工作。”通过这样的反问,我们的这种情绪会得到很大的缓解。
第四,非认同。就是不要认同当下我们产生的这种想法,因为我们的情绪和当下的感受,很多时候只是心智编造的一个故事,而非事实。
比如“我就是这么不自信”“我就是这么悲观”的想法,不要认同它。要告诉自己我们才是身体和所有想法的主人,这些情绪只是暂时存在,我们可以不被它牵着鼻子走,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这些悲观的灾难性想法,是可以通过我们有意识地引导,规矩地来,规矩地走的。
结语
荣格说过一句话,
“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进入你的意识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命运”。
很多时候我们做着一些事情,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潜意识在一个看不见的地方,指导着我们的所作所为。但这些潜意识里,有帮助我们的,也有拖我们后腿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出这些对于我们无益甚至有害的意识。比如,以上的三种错误思维方式。
当我们意识到了他们的存在,就可以用各种方法去矫正它,让它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当然,思维方式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每一天的不断练习。
正如卡罗尔所说的,
“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场外科手术,以前的旧信念被换成全新的,随着新信念变得原来越强,就会获得新的思考和处理方式。”
我们一起努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