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创新与寒冬并存的一年
就产品而言,APP增长速度在放缓,越来越多的新APP上线的同时,下载量却低的可怜,我们手机上常用的总是那么几款,但仍然阻挡不了模式与迭代式的创新。
这一年直播、分答、Prisma、魔拜单车/ofo、支付宝AR红包、微信小程序可谓是赚足了眼球。
一、内容知识付费:迎来爆发
在这一块,今年算是消费升级的一个典型年,我个人在内容知识付费这块总计投入了大致7K+,主要流向为馒头商学院、混沌研习社、得到APP、知乎Live、喜马拉雅、微信社群。而之前分答的玩法让人眼前,在我的另一篇《为什么“分答”在这个时候推出分答.专业工具版》文章有对分答的分析部分。
来自外界与自身的焦虑,让知识分享几乎是一把火点着,而这也恰恰开启了免费时代向付费时代的过度。期望通过有效的时间与V达人的分享来迅速提高自己、节省筛选时间。从2012年Allenzhang分享的一个朋友圈照片来看,罗胖当时的评论“微信+达人”可能是一个方向,后来自己做60s语音,得到APP,在现在看来,很有先见性。另一方面知识分享领域的火热,也带来了部分乱象,甄别优劣将是决定性的一环。
知识分享的用户人群属性在平台风格、知识V风格都会得到非常明显的表现,而且可能会越来越明显。有时代分层的,有垂直领域细分的,有阶层分层类型,旋涡式的聚合与网状分散等等。
二、AI人工智能
2016年3月人工智能围棋机器人阿尔法狗挑战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并以4比1大胜,这使得国内迅速掀起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仿佛一夜之间人人都在谈人工智能。风靡全球的游戏Pokémon Go,不过Pokémon Go仍然没有提供多样的社区训练集,导致类型单一化。连给你弄带来毕加索风格的Prisma应用都用了开源的AI算法,一时之间也是刷遍了朋友圈。
当下可能仅仅是个标志的开始,处于人工智能的识别智能阶段,这个阶段大多运用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识别。而接下来的认知智能阶段,机器将超越模式识别,而且开始从数据中做出推论;最终实现能创建像人类一样虚拟思考模式、行为方式等。
三、网红经济
上半年直播的火热,一夜间将网红推到了大众面前,仿佛一个人人都能做网红的时代到来了,刷量、露胸、各种无下限接踵而来,而这毕竟是不能长久的。当然了,网红不是那么直接粗暴的类型,还是有不少网红值得关注,比如papi酱,如果把同道大叔、李叫兽从内容营销创业领域划出来,也可以看成了是网红IP(这个葡萄很酸啊)。
1.先将“网红”这个字拆解一下,其重点应该是在后面的一个字“红”,而前面的“网”是方式,承载方式。“红”代表了意见领袖、媒体属性、目光中心、有一批追随者等等,网红更是一个自媒体,一个流入口。网红不是新鲜的产物,在PC时代,甚至在更早之前就已经有之。
1)得益于移动设备的发展,便携性、碎片性
2)用户消费意识的改变,消费经济的转变
3)大环境的推波助澜
2.网红经济可以带动哪些周边产业?
1)代言、推广服务(各垂直网红在垂直行业、细分人群中的影响力,针对人群的品牌、服务进行代言、推广)
2)内容型网红的内容IP产业(从出版商、渠道商、社群、线下咖啡、线下消费一整条链条),而且持续循环
3)一个网红背后很有可能形成一个小生态,这点一点也不为过。比如罗胖的生态环就是一环扣一环(从社群、到得到内容、到直播罗辑实验)
3.未来网红经济的周边产业有哪些想象空间?
1)小网红、中网红、大网红现象依然存在,毕竟随着未来的越来越细分,以及对个性化的追求,网红达人依然可以在各个更细分的领域有所作为,但总体收益会倾向于80/20法则。
2)网红与网红的更好的结合,有望形成一个小生态平台
3)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与网红的结合都会更加紧密。充分利用网红这个入口,来打造IP化。
四、共享经济
下半年的摩拜单车/ofo,红橙黄绿白色系大战,直接将共享经济推向了高潮部分。在这些单车大战是否是分享经济的问题上,网上有很多争论,在我的另一篇《为什么“共享经济”这几年这么火?》里面对共享经济有阐述
消费观念发生转变
在历史上最早有商品交换以来,最早的物物交换更多的是因为物质缺乏,而现在的共享经济用靠近最原始的消费模式出现,满足了用户对产品服务的需求;也满足了在新经济下、新社会文明下对消费主义、环境保护的需求。
在我们通过互联网打车、租房、消费等等一系列的行为过程中,平台会记录我们的信用行为;比如多次无故取消订单、爽约会让你的信用下降,从而让你在互联网上打不到车、租不了房、买不了东西等等。那么也可以猜测,信用值本身也是一个消费,刷人品的时代到来了。
五、VR/AR
如果说之前在一些科技体验馆、一些活动上才能体验到VR跟AR的话,那么这次支付宝的AR红包玩法,则是又一次接近全民科普认知的过程。支付宝AR红包的玩法可以有更大的期待,目前虽然在搜索栏直接放了AR红包字眼,但入口依然在三级入口(深),成本略高(我找个红包还得跑一圈,作弊手法除外),不过似乎更适合于商家营销与活动运营。下一版本的迭代期待加入红包社交与降低使用成本。
六、微信小程序
在12月28号的微信公开课Pro上,张小龙首次对小程序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我个人针对其中的几点理解如下:
1.突出二维码
首波将会重点侧重于线上线下结合型,即在线下线上使用的场景更好的融合,用完即走,想用就用。
2.流量分发时代接近尾声
Allen不止一次提到去中心化,不会做推荐商店,弱化搜索等。都表明小程序的运营推广将会更加侧重于社交关系链、线上线下二维码场景的引流。
3.百度直达号想做的事,让我大微信来做
之前在百度直达号出来的时候,我同样写了一篇文章来构想直达号的愿景,但是直达号从其体验以及后台开发体验来说,均无法跟微信小程序相比,而且微信小程序有天然的社交关系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