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论文章:把构思比作熔金,把结构比作铸器、把修改比作琢玉。“文不厌百回改”,好文章大多经过反复修改,很少有一蹴而就的,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也都会在修改上下功夫。
“琢玉有巧妙,修文有章法”那如何运用呢?首先打开宝典看一看:文章的修改是对初稿进行审查,予以推敲、调整、核实、删改、增补,直至定稿的一种思维活动和行为过程。那这个过程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呢?修改文章时我们运用的方法,往往是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着手。内容的修改一般有“读、删、增、调、改”四种:
1. 阅读法:讲究阅读和修改的同步性,一般是边读边思边改,切实达到读改结合,读改同步,叶圣陶先生认为:“读,对于修改文章是最为方便而且有效的。”“修改稿子不光是看,要念。” 阅读法注重读和改的反复性,需要经过反复的阅读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2.删除法:应以文章主旨和表达意图为原则,与主题无关,或似与主题有关实则损害主题的内容,应当删除。凡是节外生枝的内容,重复累赘的语句,空洞乏力的议论均在删除之列,一定要能“忍痛割爱”,删除时,应注意保持文脉的畅通。
3. 增补法:可用于大的方面的扩展,亦可用于具体时间的填补,但不宜用得过多,不能处处增补,全面“开花”。运用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缺憾,弥补遗漏,所以修改时要注意服从重点,分清层次,切不可面面俱到,甚至喧宾夺主。
4. 调改法:即调动、挪动、整理之意。既适合于段落层次的调整,也适合于句群和词语的调整,在实际适用时,要注意瞻前顾后,整体把握。
5. 改换法:它主要适用于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对修改者的语言文字功底要求较高。涉及到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各方面的知识。如对文章做较大方面的修改。如构思立意,章法结构,详略取舍等,这种修改,一般要做较大文字改动。这就需要作者或修改人达成一致,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进行。
修改的技巧也要根据作者的习惯和写作偏好灵活运用。那修改的技巧又有哪些呢?
1、从主题着手:首先要看主题(思想、观点、意向)是否健康、正确。再看文字、材料、内容是否把你的主题表达出来,是否充分,是否新颖,独特,有无片面性。有时即使主题正确无误,在修改时也会出现一些预想之外的闪光思想和语言,比原来的要深刻和精彩,修改就是弥补和扩展发挥的极好机会。
2、审视结构:一篇文章审清题目,确定了主题,并围绕中心选好材料后,接下来的就是构思布局了。文章结构布局的修改,主要应从段落层次、主次详略、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方面来考虑。一定要从宏观出发,整体把握,其关键是看材料和顺序安排是否合理,前后是否呼应,过渡是否自然,结构是否严谨。
3、推敲润色语言:把语句写得明白。首先要做到正确,即选择意义恰当而确定的词语。其次是用现成的、通行的口语。再次是用简明易懂的话,方言、术语尽量少用或不用。二是把话说得有力。三是把语言写得动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用词造句的感情色彩和韵味,表现出诚恳、热情、振作的风貌,利用词句自身具有的那种和谐优美的韵味,把语言得流畅、响亮、生动。
4、尽量保持原稿风格:修改只能在原稿的基础上加工。文如其人,各人的文章,有各人的风格,有各人的语言特点和路子,编辑或校对在改动稿件时,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原稿,更不能忘了个人的著作权。
“玉不琢不成器,文不改不成形”,修改文章,就像雕刻一件玉器,只有精雕细刻,才能玲珑剔透,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