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步叔
字数:2925| 预估阅读:10分钟
有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他的锅。
你未来的人生就像这张大饼一样,是否能烙出满意的“大饼”,完全取决于烙它的那口“锅”——这就是“格局”。
有的人,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常常自满自足、浅尝辄止;
有的人,思想抵达“通透层”,保持独立的人格,拥有独立思考与判断是非的能力,坚守为人处世的原则,不断获取新的知识,站在问题的高度来思考问题。
三种世界顶级思维:你的思维方式,暴露了你的生活层次。
01吉德林法则
查尔斯·吉德林说:“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把问题清楚地写下来,就已经解决一半。”这是吉德林法则。
在美国有个著名的“一条线一万美元”的故事。
有一天,斯坦门茨被福特公司请去维修一台电机。因为电机损坏,整条汽车生产线停止,公司派了很多工程师都无能为力。斯坦门茨不紧不慢的观察电机,上上下下摸索了许久。
然后在一个位置上画了一条线说:“这里少了一圈线圈。”重新更换好线圈后,电机果然恢复运转。
经理很高兴问他需要多少维修费,斯坦门茨回答:1万美元。一百多年前,福特顶尖的工程师每个月工资才5美元。
见经理面露难色,他转身写下一张账单: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画线,9999美元。
后来,总裁福特先生不仅同意支付费用,还高薪聘请了斯坦门茨。
其实,每个工程师都知道电机需要20圈线圈,但只有斯坦门茨知道那里少了一圈。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你说其实我也可以。可是为什么那个风光无限的人不是你呢。
爱因斯坦给出了答案:“因为解决问题不过是数学或实验的技巧罢了,发现问题才更具有实质意义。”
我们常常一遇到问题忙得团团转,却舍不得拿出一刻钟静静的思考。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最先行动的人,而是最快发现问题的人。
02 福克兰定律
法国管理学家福克兰说:“当你不知道如何行动时,最好的行动就是按兵不动,最好的决策就是不要决策。”
因为你不清楚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这就是福克兰定律。
乌拉圭丛林里有一种五趾巨蛙,粗腿、宽嘴、体长达20厘米,捕蛇。
巨蛙捕食的时候,总是静静地趴在草丛中。
当猎物从它身边走时,巨蛙猛地一跃,张开大口咬住猎物的脑袋,并用四肢牢牢箍住猎物直到猎物窒息而死,然后才吞咽。
斯克利维斯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耐心等待,风车从不跑去找风。”
人生就如同风车,风便是运势。
运势有顺有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逆风来临时,稳住阵脚,等风来。
03 费斯诺定理
费斯诺说,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曾经,卡耐基有一次参加晚会时候遇见了一名植物学家。
整个晚上都在听他讲各种植物,直到深夜卡耐基才与他互道晚安。
后来宴会主人告诉他,那个植物学家不止一次称赞他“非常能够给人启发”、“最有趣最健谈的人”。
事实上,他整晚都没说几句话,那晚他只做了一件事——侧耳倾听。俗话说,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元朝大画家何澄根据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的故事绘制了一副《陶母剪发图》。
画的意思是说:晋国有一个叫陶侃的贫困青年,有一天,他的朋友陆逵来拜访他,因为没有钱买酒招待他,陶侃的母亲在仓促之间,便把她的头发剪下来去卖钱换酒。
这幅画被年仅八岁的岳柱看到了,便毫不客气地指出了画中矫情悖理之处:陶侃的母亲手上戴着金手镯,却要剪下头发去换取酒食,这是不合情理的。
因为金首饰很值钱,完全可以用它去换酒,何必匆匆忙忙把头发剪了去换酒招待客人呢?
作为一个孩子,他根本不去考虑《陶母剪发图》所宣扬的魏晋名士风度,而是根据自己对生活、对人事有限的直观认识,去理解画面的意思,所以他的诘问一针见血,切中问题的要害。
一个大画家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甚至是一个小孩的意见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有一段极简的对话:
“世界到底有多大?”
“如果思维是一堵墙,世界就在墙的另一边。”
共勉。
这里是职场精英的聚集地,谈趋势、聊职场,说成长,希望能帮你持续赋能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
思维层次分4层你在哪一层?
第一层:抱怨型思维
典型思考模式:都是你们的错!
当问题发生的时候,处于这一认识水平的人们首先会把它归咎于糟糕的环境。
比如:
工作不顺利,是因为同事们太奇葩...
不能得到提升,因为公司没有很好的晋升机制。
总之,处于现在的这个困局,是所有人的问题,是环境的问题,甚至是时代的问题,就不是自己的问题。
他寻找解决办法,也都是顺着“改变周围的环境”的路径去思考。比如频频跳槽,比如哀怨同事。这类人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喜欢抱怨,你跟他接触的时候负能量满满。
这类人,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是死的,被困于“环境”的最底层,因而给自己造成许多困难。
第二层:行动型思维
典型思考模式:我还不够努力!
处于这种理解水平的人,认为自己可能做得不够,从而导致问题的出现。在人们眼里,他们是行动派,是实干家,他们相信,只要继续努力,事情就会好转。
但是,努力了,所有问题就一定都能被解决吗?
世界上有些事情,像“麻”。虽然乱,但是只要你投入极大的意志力去行动,花功夫一点点地去理,总能理出头绪,这就是努力的意义。
但更多的事情,像“水”。
一盆很脏很浑的水,你花再大的力气也不能把它洗干净。所以只能等,时间一长,杂质一沉淀,水自然就清了。此刻我们需要的,是捕捉水变清的那一刻的感受力。
所以,努力,的确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远远不是充分条件。我们还需要方向力,感受力,耐力,判断力…也就是综合的“能力”。
第三层:战术型思维
典型思考模式:方法总比问题多!
理解层次处在能力层次的人,具有很强的学习和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方法,进而提高效率,解决问题。
他们明白,我不应该在黑暗中独自前行,也许我的顿悟,只是别人的基本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到更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再去解决问题,也许是一条捷径。
不过,处于这个理解层次的人会发现,即使有一身的技能,也会在处理一个又一个难题时陷入焦虑和迷茫。
为什么会这样?由于错误的选择问题。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先想好要解决什么问题。
每次选择,都意味着人生的不同方向,一旦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出色的能力和行为能力只能让你越走越远。
第四层:选择型思维
典型思考模式: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决定了我们必须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找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更重要,什么可以忽略不管?这就是做选择题的能力。
选择什么,首先基于信念,你相信什么是对的?其次是价值观,你认为A和B哪个更重要?
最后是规条,也就是做人做事的原则。
这就像是公司的规章制度,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规则。比如很多人都有的一条行为准则,我答应你的一定会做到,背后其实是源于两条价值观:“说道做到=诚信”而“诚信>一切”
规条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做出选择,不用每次都思考、讨论、互相权衡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