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出了三十多部作品的企业家,是企业资产上亿的作家.
在简书这个江湖上,蒋坤元老师绝对是个传奇般的人物.
从知道蒋坤元这个名字以来,看过很多篇写他的文章,其中的赞美之词更是让人目不睱接,而我总觉得他有种云端之上的漂渺感,也曾一度怀疑:蒋老师真的有那么神奇吗?还是人们已经习惯了对于成功人士的追捧与谄媚?
但是在看了《四十才是青春》这本书后,我知道了自己的浅薄和无知.
蒋老师不是神,他只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创业者,他是一个有自己的想法,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敢想敢干,并且创业成功的奋斗者,是这个社会上万千个追梦人之一.
只是他在梦想成真之后,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待人真诚谦和,没有商人的势利和显摆.这种成功人士现实生活太少,有"物以稀之贵"之感.
我也终于理解,为什么大家与他接触或是看了他的书之后,都会被他的人格吸引,而对他产生敬佩.
《四十才是青春》,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详细地记录了蒋老师的创业史,第二部分写了一些蒋老师和儿子各自成长的一些小故事.
字里行间,没有华丽的词藻,就是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记录日常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让看书的我,恍如对面坐着一位智者,将他的经历娓娓道来。他告诉我们,对于"成功"两个字的解读:一是事业有成,二是家庭和睦.当然包括子女成才!
书中,有几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也深受启发。
一 任何时候都要有敢从零开始的勇气。
"四十不惑。我四十岁了,现在一事无成."这是当初蒋老师决定独自创业时,遭到他阿舅反对时说的话。
萌发创业想法的2002年,蒋老师的年薪已有十几万,当时已算是很高的工资了。回想02年,我刚毕业出来打工,每个月工资不过1300元.
可是蒋老师不是安于现状的人,他对未来有更多的思考:十几年后,我还能拿那么多吗?
书中的第一节,蒋老师就坦言,当时自己在优秀的妻子面前是自卑的,做公司副总的妻子年收入比自己高很多,开着自己的小车,而自己骑摩托车上班,送货。
就像莫言当初决定写作只是为了能吃上饺子一样,蒋老师创业的真实想法也很简单----为了自己有小车开。多么实在的想法。
杨澜曾说:有一种观点我很认同,那就是“最好的关系是让双方都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在优秀的妻子面前,蒋老师自卑反而让他有了要变得更好更强的决心,他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人为自己的不思进取找理由,就有人为自己的奋发图强找机会.蒋老师当属后者。
有了创业的想法,就不要去想是否已人到中年,不要太再意身边人的看法,义无反顾地朝着自己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我很佩服蒋老师当年的勇气。
二 我看起来做的是生意,其实做的是人。
蒋老师曾和他的朋友说:我看起来做的是生意,其实做的是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许多工厂纷纷倒闭,蒋老师2万多平方米厂房也一时租不出去。
有日本客户想临时租用几个月时,蒋老师大方地把其中4000平方米的厂房给他们用。为期将近十个月,分文未收,甚至倒贴了一万多元的水电费。
当然不是"傻"到让自己做亏本生意。只是他觉得"厂房闲着也闲着",就给他们随便用吧。他希望和客户维护好关系,通过做产品赚钱。
他的这份慷慨并没有让他吃亏,而让他和客户获得更长处的合作关系。
做生意就是做人!你的德行都藏在你的为人处事里。
从租了破旧的小屋作厂房开始,到后来的买地,建厂房,再到创办物流公司,蒋老师的每则创业故事里都包含着一个人生哲理。比如:
有人擅离职守,不珍惜自己的工作,总觉得公司的便宜能占就占,殊不知他害的其实是自己。
做生意有时就得借力,生活是一条河,自己没船,可以借一条船,先到达彼岸,等待时间成熟,自己再打造一条船。
当你不能给自己子女很多物质财富的时候,你一定得给他们留下一个好的名声,那是精神财富。
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好。
对自己做的任何事情负责。
得饶人处且饶人,即使我再苦,也不能把别人逼上绝路。
我宁可做一个低调的人,而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生活容不下一点欺骗,相互间的信任是无价的,一旦失去,用什么也换不回。
..........
很多的小事都被蒋老师记录了下来,带给看书的我以思考和启发。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生意并没有旁观者眼中那么好做。但是,在困难中磨励,在逆境中坚持,才会有后来的"成功"。
书里记载了一件趣事,让人啼笑皆非,却也从侧面反映了蒋老师的低调与务实。
蒋老师在吃路边摊时,遇见一个找工作的女孩,恰巧自己的工厂需要招聘一位文员,他好心地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和工厂地址给她,并特意在工厂等了她三天,谁知女孩并没有出现。
后来妻子提醒他:"谁当你是老板啊,骑着摩托车,吃着"三块钱"的路边摊,她肯定以为你是骗子."
三 感恩知足,严格要求自己。
书里,蒋老师不止一次地感谢过自己的妻子,他的"阿舅"(夫人的哥哥),甚至是欺骗他的人。
他说阿舅是自己的贵人,自己在他身上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还特意在儿子的婚礼上对"阿舅"和嫂子表达感激之情,真诚地感谢他们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
这和很多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觉得亲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丝毫感恩之心。
蒋老师对孩子的教育重在言传身教,他们相互尊重,各自成长。
孩子看到父亲事业上的拼搏,自己在学习上也十分努力,考上一本,毕业后去大公司实习,再接手父亲的事业。
如今,蒋老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干事业,自己安心写作,度过幸福的晚年。
可他依然坚守着对自己的要求:不睡懒觉,不在网上闲聊浪费时间,要多赚钱,多写作。
这么自律的人,他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合上书页,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将书放在了先生的枕头边,让同是生意人的他认真读读,从中汲取营养。
蒋老师的创业史是阳澄湖畔的传奇,那是一个企业家的奋斗史。可在这几十年里,他一直笔耕不措,坚持写作,30多本书的出版,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给万千读者以慰籍和思考。
四十岁,你还有没有像蒋坤元老师那样,从零开始的勇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