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音乐的欣赏不是靠感觉> 这篇文章后感触良多,作者的论述十分经精彩,欣赏音乐的角度十分的新颖.让我赞叹不已,激动不已, 于是怀揣着这份激动我也东施效颦,从我所熟悉的电影行业说上几句:
电影的欣赏不是靠感觉
总能听到身边人向我推荐这样那样的电影 "这个片不错,一定要去看 啊","**第二季要上映了,超酷的" ,但随即仔细聊聊, 却说不出哪里好,哪里酷.
01 我们被演员蒙蔽双眼
这一切的原因,归根结底是这些人其实并没有真正去欣赏这部电影,他们范范的去看,被其中演员的自身魅力所吸引,往往他们自己就是这部片子主角的粉丝,全是冲着自己的偶像去看的片子."***好帅啊" "**的这次的造型好酷啊" 全场注意力放在一个演员身上,完全不是在欣赏电影本身. 如果只给这帮人放一个他们偶像的MV估计也会有相同的效果
02 我们用故事来封闭双眼
每次从影院出来后, 耳边最多的声音都是在讨论电影所描绘的故事怎样怎样,"**怎么这么早就挂了,我还以为````" "这个结尾 真不爽啊```"
我们之所以为讨论故事,因为只有故事是具象的,是我们所熟悉的,也是我们最习惯讨论的.
那么有就想问了,这确定还是在看电影吗?当然你可以说故事就是电影的一部分啊. 但这样的观看方式,是把电影当成了 故事 和 偶像 的附庸品.
我就认识一个特别喜欢看<火影忍者>的哥们(小邹),他完全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十分的迷恋其中人物角色,甚至看到 含有这些角色的海报都激动不已, 这怎么是能叫做看电影呢? 当然了,这也不怪他们,毕竟这些人是我说的漫无目的的,不会真正欣赏电影的人.
03 我们应该欣赏电影的什么
所以以上两点就引出了我想说的重点. 那就是如何欣赏电影.我把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积累, 第二个部分是转换注意力.
先说第一个部分,积累. 作为电影爱好者,和电影工作者 我非常熟悉它,它的各种规则,各种模式我都比较了解.
比如每一个电影的尺寸是不同的有1:2.35的 也有16:9 的 当然有些导演还会采用圆形或者 正方形的 画幅比例来拍摄,每一种的比例都有着不同的目的
每一场的镜头调度 体现了 分镜师和摄影师的思考,开场的定场镜头, 中间的再交代镜头; 为什么要以一个特写镜头为开场,当然没有严格规定特写镜头不能作为开场; 在叙事过程中反打镜头中偶尔会出现的跳轴现象,为什么在这一刻会跳轴但又不觉得突兀,演员的三角站位,在什么时刻发生了变化,而摄影机又如何运动的,
标准镜头 和鱼眼镜头 所造成的画面纵深的差异, MOCO的运动轨迹
美术部门搭的场景是怎样才能最大化利用, 灯光部门在一场戏里是如何设计以符合电影调性, 这些知识都是在日常看电影的时候积累下来的,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书 用于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准
<镜头调度> <电影语言的语法> <大师镜头>
另外在看电影之前,一定要在淘宝上下载一下 该电影的美术文件资源,
比如 <银翼杀手 前期概念设定 图集> 这可帮助你深层次的欣赏到该电影的 前期概念 跟深入的了解它的创作思路 和故事背景
当你逐渐积累下来 你会发现电影里的更多东西可以去欣赏
再说第二部分,转换注意力,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故事所引导的表象上,因为我们太熟悉这种观影方式了.
那么首先就不得不锻炼自己的眼镜,电影拍摄正常是24P,在慢镜头时可达100-200P. 每个短镜头在0.5秒以上.
一段戏包括, 过肩镜头,入画镜头,摇镜头,跟拍,长镜头,每个镜头都有自己的属性
物体从画面的哪个位置入画,又从哪个位置出画 从而达到流畅的视觉呈现,
镜头与镜头之间不同顺序的组合也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效果,这就是剪辑的魅力所在. 剪辑师为了加快节奏增加紧张感 会使用快切,即多个超短镜头紧密衔接. 而在舒缓的情节里则会使用更多的长镜头和摇镜.
当然电影里没有任何的规定说镜头一定要按照怎样的方式剪辑. 并且电影也是多样性的,比如克里斯托弗·诺兰 导演,在<敦刻尔克> 中使用大量的长镜头,却表现出另一种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相比 丹尼斯·维伦纽瓦 导演在<边境杀手> 中的 则采用完全相反的快节奏剪辑. The Vicious Brothers 导演 在<墓地邂逅>中 大胆的采用了 监控口摄像头 来营造真实的纪录片效果.
抛开"故事至上"这个思维模式后,我们可以看到欣赏音乐是非常具体,非常有调理的过程, 镜头的构图, 接镜, 摄影的调度, 美术的考究, 灯光的布置, 以及资方在周边产品上的设计.
我希望这篇文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欣赏电影不是靠感觉,不是看它故事好不好,人物帅不帅,而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至于思考的结果是享受,还是别的什么,就看各位了.
咳咳```
捏着嗓子说话太难受了,下面正常点:
首先作者说有些"不会真正欣赏音乐的聆听者" 在听音乐的时候,听出的是故事,是画面,而没有真正欣赏音乐. 本人觉得作者纯属胡扯
那么我想说,在听音乐时, 每个听众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像一部电影一样,我们听到一首歌,一段音乐, 大脑会迅速的把它"剪辑"到 我们人生的影片中,连同画面和音乐同时让我们享受,那是在看自己主演的电影并伴有背景音乐.这是一连串的反应.
举个栗子:
听到<童年>,脑海里浮现出童年学校的画面
听到<神探夏洛克插曲>脑海里浮现出激情工作战胜困难的画面
听到 诺基亚手机开机的铃声, 是否能回想起早年诺基亚时代的故事?
听众能出现画面,联想到故事 则说明这次的"剪辑" 十分成功, 当然这也宣告音乐本身的胜利.
脱离生活的音乐是不存在的,因为音乐家在创作音乐时本身的灵感和冲动也源于生活的故事和画面,音乐家通过音乐链接到每个有着相同故事的人,所以听音乐,欣赏绘画作品,欣赏者都是在通过艺术品和作者 千里共婵娟
另外 作者接着说到
"我们听音乐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在听音乐,旋律虽然跑进了耳朵里,甚至自己都会跟着唱,但好像获得的体会大多数都只和歌词有关。如果把音乐拿掉,只有歌词,这些人很可能还会写出一样的文字。"
作者觉得 大家只是在听歌词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旋律上, 把旋律去掉只给大家看歌词他们可能还会有一样的感受
那么我想指正作者一下,你完全把听众当智障了,听众有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旋律上不是你随便想当然就可以判断的,你不是他们的大脑 和耳朵; 另外只给看歌词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这蛋扯的有水准, 我想说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些写现代诗的诗人就不会饿死了.
作者的诸多扯淡观点我就不一一展开了,太浪费时间.
总的来说作者站在一个圈内人的职业习惯角度去评判广大听众的审美,并以此划分优劣的做法 让我想到了我小学的某个时刻,小伙伴们流行尿尿比赛, 尿的越高就越是真正的男人, 高度不够的将被剔除男人行列
作者你自己喜欢 把一碗米饭 一粒粒的摆在桌子上,用牙签 一粒粒吃掉,然后 告诉大家 饭还可以这么吃 我没有意见, 但是你说不这么吃的人都不会吃饭 那这就是病了 得治
当然像作者这种人也许并没有 创作过音乐,不然哪来的闲工夫来评判听众怎样怎样~ 不过你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