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我收到了二十多条群发祝福。
无一例外,都是一些老掉牙的套话。
我对我的朋友说:「群发祝福是一种不走心的行为,感动自己,恶心他人。」
朋友笑:「也许,这是你们一年里唯一的一次交流。」
每逢佳节,我们的微信就沦陷了,淹没在各式各样的祝福中。
收到单独祝福时,我总是会非常感动,但面对群发祝福,我毫无感觉,甚至还有点不舒服。
半年前,读者小兰对我讲:「我拉黑了,经常对我发群发祝福的朋友。」
我诧异,问:「你不喜欢别人的祝福吗?」
他回:「我喜欢,单独祝福我的朋友。」
其实单独祝福并不难,只要他在你的心里足够重要,你自然而然就会想去祝福他。
千篇一律的群发,还不如不发。
感情深的,你是在伤害Ta;感情淡的,你是在恶心Ta。
一些人热衷于群发祝福,觉得这是一种简便的社交方式。
其实不然,群发祝福是最无效的。
发送者寄希望于一年一次的祝福拉近距离,这显然是可笑的。
他人不是乞丐,不需要廉价的祝福。
一位读者问我:「群发出去的祝福,为何回复者寥寥无几。」
我笑,回复他:「珍惜回复你的人吧,你用百分之一不到的爱,换来了他们百分百的祝福。」
有时候,我会想,群发祝福的人都是些什么心态。
我想了很久,想到三个心态。
第一个:懒惰心态。只需复制粘贴,一键点击发送,对他们而言,节省了大量时间。
然而,我们在回复群发祝福的时候,却需要单独发送给他一个人。这样的蠢事,我不做。
第二个:投机心态。许多给你发群发祝福的人,可能一年也见不到一次。
那为什么他们还要发呢?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廉价的方式,告诉你:你一直在他的心里。
希望你可以记住他,以便将来他们在需要你的时候,你可以帮助他们。
抱歉,群发祝福的人,我是记不住的。群发祝福的朋友,我也不认。
第三个:焦虑心态。现代社会过于推崇人脉文化,许多人总是担心自己认识的人不够多,范围不够广。
然而,一个人能够精心交往的人,不超过十个,多了,精力就跟不上了。
因此,群发祝福的人寄希望于这种方式,来维持双方的关系。
很抱歉,群发祝福,维系的往往是最脆弱的情感。
我从来不会群发祝福,对于每一位我认为重要的朋友,我都会单独发送祝福,不熟的人,我就不发。
歌手郝云在马年春晚上,演唱了一首歌曲:群发的我不回,不是我不给你面子,只是觉得太累。
大家肯定都经历过,面对群发祝福,不知所措的感觉。有一段时间,群发祝福让我很为难。不回,不礼貌;回了,又感到不平衡。
但后来,我猛然领悟:既然是群发的祝福,那么你的回复对他而言,也无足轻重。
也许,十分钟后,他就忘了他祝福过你。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说过一件很有趣的事。
他收到了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的群发祝福。出于礼貌,他回复了「新年快乐」。十分钟后,群发祝福的人问他:「你哪位?」
听完他讲的故事之后,我拍着他的肩膀,大声笑着。我调侃他:「人家都已经忘记你了,你还回他?」
从那时候开始,朋友对群发祝福的态度都是置之不理。
正月初一,又有许多人给我发来了群发祝福。
我发现其中一位,我连面都没见过。
这时候,我想:既然他对我发了群发祝福,那我把他的消息复制一遍,再发回去,看他有什么反应。
结果让我大跌眼镜,他居然开始教训我,说我怎么这么敷衍。
我没回他,果断拉黑了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那你得先尊重别人。
你对他人群发祝福,那么你们的关系也仅限于群发祝福关系。
不熟悉的人,不打扰就是最好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