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腾讯佛学签约稿件
过年刚忙完,就迫不及待的买了电影票二刷了这部引发现象级热议的我国科幻电影开山之作,初看热血沸腾,再看感慨万千。
也许里面诸如“引力弹弓”之类的硬核科幻会令你像我一样一头雾水,但影片的精神内核你一定会看懂,你也一定会为之动容。
流浪的佛学元素,家园的文学母题
看完电影,我又追了原著,电影《流浪地球》延续了小说中的世界观,故事背景基本一致。太阳正在急速老化,不断膨胀。未来,地球会被太阳吞噬,人类可居住的类地行星都会被毁灭。但没有提到的是:
流浪地球计划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太阳氢闪,必须移民的看法人们已达成共识,但是在移民方式上人们分为了两大派互相争斗——飞船派和地球派,除了流浪地球计划的还有为数不少的人认为应该乘坐飞船前往半人马座寻找新的恒星,但他们最终输给了地球派。
即便真的实现了飞船派的设想,首先有两个难题横亘在前:
1、流浪地球计划尚且需要牺牲35亿人,以飞船的运载量又能带走多少人呢?
众生的生死如何抉择?谁来抉择?这是伦理问题。
《流浪地球·百年编年史》记载:由美国支持的飞船派退出应变小组,自主研究建造新型飞船,用于太空殖民,可惜好景不长。
2029年10月黑客取得美国政府的研究计划并向社会公布;计划书中指出太空移民的成本非常高,因此只有财产在三千万美元以上的人才能有机会参加船票抽签。恐慌的美国社会再次爆发大规模暴动。美国政府被迫放弃飞船殖民计划。
2、在原著中,刘慈欣用一个玻璃球的比喻说明了人类不可能建造出一个和地球这么大的完美生态环境,人类不可能在一个飞船中活过一百代人。
小的生态系统经不起时间的风浪,飞船派们想像中的飞船也一样,这是技术问题。
小说中记载:支持飞船派的学生阿东有一个按照计算机中严格的数学模型密封进行了基因设计的玻璃球,球里有三分之二充满了水,水中有一只小虾、一小枝珊瑚和一些绿色的藻类植物。
阿东对球中每一样生物进行基因设计使他们的新陈代谢正好达到平衡。他坚信,球中的生命世界会长期活下去,直到小虾寿命的终点——可十几天过去后等来的却是虾死水混。
其实真正令人们选择带着地球一起走的除了伦理和技术,还有情怀,中国特有的家国情怀。
就像大刘在《超新星纪元》里的一个观点:美国人的力量在边疆,而中国人的力量在家乡。
影片中天下大同的集体主义,愚公移山的坚韧不拔,以及力挽狂澜的自强不息,都是基于家国情怀这一母题的再创造。
《流浪地球》为我们展现了真正的文化自信。
对于在“乡土中国”中成长的我们而言,“流浪探索”和“守望家园”一直是背道而驰的两种力量,正所谓:父母在不远游,家代表着温暖、记忆、安全感,流浪就意味着要舍弃这些确定的美好,去探索不确定的远方。
而当有一天流浪本身就是对家园的拯救,必然诞生一个前所未有的宏大叙事。
流浪地球如此,出家修道亦然。
生命有生老病死,国土有成住坏空,我们注定无法逆转,只能超越。
这是佛陀的洞见,也是佛弟子的共识,更是我们努力的意义所在,古往今来,无数僧人辞亲割爱流浪江湖,为的不是拯救地球,而是解脱众生。帮助众生出生死苦,离成坏忧。
成住坏空很好理解,简单来说:
我们的身体,以及这整颗星球,都是其他死亡的行星、恒星、彗星等星球粉碎的尸体中成长起来,那些死去的,正活在我们身上。正如佛陀所说: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
而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星球也终将消亡,成为其生命和星球的一部分。我们所谓的“活着”,也不过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
这是物理上思维可理解肉眼可见的成,住,坏,空,好比链式循环。
生老病死就更是显而易见无需多言。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绛先生平静超然地和这个世界的告别,但大多数芸芸众生却无法做到这份洒脱。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死亡是人类的终极恐惧,太阳吞噬地球之类的末日恐慌,正是来源于人对于死亡的天然恐惧。
“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死亡”——刘慈欣《流浪地球》
古往今来,没有人或者其他生命可以逃避死,因为有生必有死。
生灭相待,只有得涅槃得圣人们可以升华死,因为无生亦无死。
莱昂纳德·科恩说;万物皆有裂痕,但裂痕是光投进来的地方,而生命的断裂其实又何尝不是灵魂的出口?无数圣贤皆是从生死交替的裂缝中窥见了生命的真谛,穿越了死亡的高墙。
穿越后一去不复返的是罗汉,骑在墙头鼓励帮助我们一起跨越的就是菩萨,就像飞船派主张自己逃命,地球派主张一起流浪一样,双方皆有道理,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选择。
所谓“流浪”,不过是另一种回归。
相信大家都听过佛经中的一个故事:“火宅喻”,这个故事最能令理解出家的意义以及出家人观三界如牢狱的原因。
在大刘的原著开头我看到了火宅喻的影子,大刘笔下对未来地球的描写,就是现代版的火宅。
从前有一个村落里,有一位长者,此人年迈寿高,财富无量,拥有大片田地和众多的宅院。他的家园十分庞大。他的宅第只有一道院门,房子均已年久失修,堂阁破败,墙壁颓落,柱根腐朽,梁栋倾斜。一天,房舍失火了,整个宅院陷入火海之中!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但是,长者叫这些小孩子出离这个火宅的时候。这些小孩子贪玩得把烧身的大祸患也都忘了,全然不知自己身处险境,长者只得通过允诺给予诸子各种娱乐设施的方法,让诸子都逃离出火宅,来到安全的地带。
长者喻我佛如来,诸子喻苦难的众生;火喻世间之苦,宅子喻众生轮回的三界。火宅喻告诉我们:三界如火宅,众生却贪图世间虚幻的快乐而不愿出离。
“从我住的地方,可以看到几百台发动机喷出的等离子体光柱。你想像一个巨大的宫殿,有雅典卫城上的神殿那么大,殿中有无数根顶天立地的巨柱,每根柱子像一根巨大的日光灯管那样发出蓝白色的强光。而你,是那巨大宫殿地板上的一个细菌·············因此地球发动机的喷射必须有一定的角度,这样天空中的那些巨型光柱是倾斜的,我们是处在一个将要倾倒的巨殿中”!
信仰的底色是希望
火宅令人绝望,而电影里说,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选择希望。
作为佛弟子,这句话令我感到由衷的共鸣,也许希望之花一定要长在绝望之土才动人吧,毕竟在最没有希望的地方看到了希望,才是希望二字的意义所在。
在我看来,如果说莫斯宣布地球解体无可避免时令人心死,我们生生世世的轮回等量观之则更令人绝望。
无始劫来,我们的骨肉耸若须弥,血泪深如巨海,我们曾也努力过,也曾坚持过,但出离苦海的愿望却始终不得满足,也许是因为善缘未熟,也许因为恶业未尽。
无论如何,每一个流浪六道却依然心系解脱的众生都是轮回的勇士,他们终将克期取证,得大自在。
就像俄罗斯宇航员的遗言所说的那样:冰终将化成水”,我们要做的就是心怀希望。
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无论最终结果是继续轮回抑或解脱,我们选择希望。
因为“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信仰的底色,其实就是希望。希望这个东西就像鲁迅在《故乡》的最后说的那样:“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脚踏轮回的绝望之地,心怀菩提的希望之花——这就是我的信仰。
就如同小说里的那首歌一样:
我知道已被忘却
流浪的航程太长太长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东方再次出现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