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二爷,媒体资料多过现实的见闻。下面是一些网上的资料:
高镇风,男,1923年6月出生,福建省屏南县人。195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当时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他主动到北方大连工农学院任教,后由于速成班生员有限停办,于1960年9月调回福建厦门集美中学任化学教师,1962年为了支援山区教育事业,他毅然来到将乐县任教。1976年“调到沙县二中任化学教师,直到1985年退休。
高镇风积极捐资助学。1976年他从自己补发的6000元工资中拿出2000元捐给学校购买仪器和药品,解决了无法上实验课的难题。之后,他连续5次为沙县二中捐出6700元用于添置教学设备仪器等。1985年夏茂初级中学创办时他捐款1000元,之后8次为希望工程捐款达12930元。
他一生热心公益事业,1991年华东发生水灾他捐赠3000元,1998年江西水灾,他又捐款2000元。他先后共6次捐出7700元用于抗洪救灾。从1976年到2003年他捐款28笔现金累计40930元。曾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教师,1986年全国总工会授予抗洪救灾先进个人,199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这些是他一生的最简洁的官方概括了。
关于他的另一个点滴传说比较详细的是刊登在八十年代的某一期《福建老年》杂志上的一篇人物报道:《历尽坎坷而信念弥坚》。我父亲也只是偶然间在文化站的阅览室里看到这个报道。网上资料也大体与此文相符。(链接:《历尽坎坷而信念弥坚》//www.greatytc.com/writer#/notebooks/1612955/notes/110229146)
作为他的陌生的亲人,我只说一些题外话,所谓“八卦”吧。
他父母早逝(3岁丧母,7岁丧父),三兄弟一起生活。我听父亲和族里长辈说起,17岁那年,一次在吃饭间与哥争执,争吵间哥夺下他的饭碗,他起身愤然离去,从此结怨,到2008年2月去世(终年86岁)近70年从未回过家乡,除了与外嫁到路下乡的妹妹(我姑奶奶)偶有汇款来往,与家里没有其它任何联系。据说,我爷事后觉得自已言语重了,立马追去寻他,到中学他读书的地方找了一圈,可已经找不到了。此后他考上福建师范大学,报道上说他这段时间靠勤工俭学读完大学,我也听我爸爸说这期间是我爷爷汇钱资助他上学的(我爸亲眼见到很多汇款单据),这些也都无可印证,也无需印证了。 他没有家室(报道上说他不想增加国家负担不娶老婆,我以为显牵强,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个性),人生的最后几年由他外甥(我表叔)照顾他。
我与他只见二回面(分别是06、07年国庆)。2006年10,我第一次趁国庆长假由福州到沙县夏茂镇看望他,我与他聊天不足20个字.,我见他时他似乎已老糊涂了(患脑萎缩),而他本身就很少说话,因为事实上的陌生我跟他也很难说上话,我只问他:“XXX(他少年时的邻居本家)你记得不?”他缓缓说道:“几十年没有回去,记不清了......"
*他性格怪异,少言寡语,似乎没什么人情味,且极力回避和别人沟通。传说有个例子:家乡的亲人,据说曾经我的堂叔(他的堂侄)及表叔(他外甥)有去他学校找过他,他居然关上门不让进,从门缝里塞出些零钱叫买车票回去。在生活极困难的年代里,我父亲曾几次向他写信请求资助,他都置若惘闻。《福建老年》杂志记者问他:为何大方资助学校及灾区而不帮助自已的亲人时,他说:“......我宁愿得罪他们也不能怂恿他们......,年轻人要靠自已的双手,勤劳致富......”父亲此后就不再写信。因为出不起学费,我只能放弃了上中专的机会。
*他的生活是极其简单的,报道上说他的奢侈品是一台电风扇和一块手表。对于功名利益他似乎毫无概念,他不参加职称评级,也不接受任何馈赠,不要学校的分房......。俗气一点讲:他只讲付出不讲回报---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官方媒体的形象中他是一个劳模、热心救灾的典范。我看到夏茂不少地方(沙县二中、文昌阁等地方)的捐款芳名上有他的名字。家乡人(包括他的中学同学)觉得他高傲,看不起别人,不尽人情,对他的为人都颇不认可。
*据我短时的接触和乡友传闻,我现在猜测他是患有自闭症的,他的情感世界没有人能叩开,他自已营造了一个内心世界,我在他的床头上看到《唐诗宋词》,他的书籍里有许多天文地理类的---据说对这个很感兴趣,而且教化学教得很好。
*说句实在的话,以人性的私心看,我对他的作为并不认可,在我最困难和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虽然对社会捐助很多,去没有向我伸出一指儿的援手,家族人对他的做法十分不认可,但从大处来看,他是有价值的,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他以他的方式对社会起到了一点作用,是家族中少有的有社会价值及影响力的成员,我如今对他的认识是:他是真正在事实上做到大爱无私的,舍小家,顾大家。
* 我当时决定去看望他的目的非常纯萃:见见一个一辈子不回故乡的无儿无女的孤独游子---毕竞他是我的血缘亲人啊。当我初见他时,看到他老态龙钟的样子,我感受到了什么是“风烛残年”。一切的一切都可以不必计较,剩下的只有很纯萃的亲情---一种血缘上的亲情和对生命的珍惜。
*从二爷的身上,我学到很多,未必就比得到金钱资助少:
一切的一切都要靠自已,指望不得别人,即使你最亲最近的人!
名利是什么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必要去计较了----这点说说大家都会,但做到又有几个?
宽容和原谅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活着才有完整的你,死了就只剩一个壳了,留在书上,留在网上,留在莹屏上,但那已经不是你本人了。
高世麟(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