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少的表弟已为人父。
今天是回家过年的第四天,一大早姑姑家的孩子带着媳妇儿和宝宝已经到我家了。是来看他八十岁的姥姥,也就是我的奶奶。我很惊讶地看着胖的臃肿的堂弟,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表弟吗?记得几年前见面的时候,他瘦的很好看,虽然不高,但身材比例非常好,人长得也帅,可如今却成了一个大胖子,让我不得不感慨岁月这把杀猪刀。
看看表弟妹,94年的年纪,已经当了妈妈,长得很灵动的姑娘,而在她怀中躺着正在梦中熟睡的小侄子。胖胖呼的脸蛋,大大的额头,还打着小呼噜,可爱极了。听弟说,小宝宝已经三个月了。想想这些年,变化真的太快,来不及回忆,来不及适应。现在我们一个大家族里面,大姑二姑小姑叔叔还有爸爸五个大人家里一共有我们十二个孩子,十二个孩子中我却是老小。现在都结婚生子了,而也只有我,还在单身狗行列中徘徊不前
一想到这些,我的心情莫名的忧愁。今年过年爸妈对于我找对象这件事,虽然说的少,可是同学朋友见了,真的没少说,下次真的要躲着她们了。
为了缓和一下心情,下午开始和发小聚。记得上一次见面还是结婚的时候,转眼间孩子都两周多了。一看到眼前这一幕,突然感觉自己已经久没有见过她了。可是时间并没有让我们感觉陌生,见面我们还是那么能侃,然后聚齐另一个女生。我们三个终于又合体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毕业,再到现在,很庆幸时光没有改变我们三个之间的革命友情。
我们在相同的地方又拍了一张15年前的合影,别有一番风味。我们追忆童年,追忆当时的同学,故事,那种感觉真的难以言表。真的很谢谢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26岁的新年从26号开始打响了。回到家就开始了另一种忙碌的状态。同事,朋友们在朋友圈晒出了各种过年的照片。有的贴春联,有的在擀饺子皮,有的在和孩子们玩,最多的是全家人在一起吃的年夜饭,欢乐的氛围势不可挡。
二、属于我们的过年年华
—习俗一:贴春联
回家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我们这儿的习俗就是打扫院子,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下午两点开始,我们开始了贴春联。我们用的工具就是春联,一把梯子,一条胶带,最后是自制的强力胶(用面和水熬成的浆糊,黏性特别大,一般一年过去春联还完整无损。)不一会儿的功夫,所有的春联就被我和爸爸搞定了。
习俗二:包饺子
大年三十这一天根本停不下来,整理完内务,还需准备明天“起五惊”的饺子。一般饺子我们这边都喜欢包白菜肉馅的饺子。于是开始剁肉馅,剁白菜,挤肉馅,擀面皮,开包。几个人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功夫,几大排饺子就出炉啦。
习俗三,除夕熬夜看春晚。
到了晚上八点,准备好瓜子花生糖水果,打开电视,几个人围坐在一起,看我们老百姓看的懂的央视春晚。歌舞,相声小品,杂技魔术,大合唱……看完之后,见面又是对春晚的各种吐槽。
习俗四,集五福,赢大奖,刷红包,抢红包
最近两年来,过年一直流行的是马云叔叔在支付宝里面设置的集五福的过年活动。从去年开始除了看春晚就是集五福了。今年的集五福活动在1.28日22:18揭晓了两亿元红包花落谁家。然后每个人差不多都分到了自己的小幸运,然后朋友圈被五福刷屏了,你可以看到一块多,两块多,四块多,甚至还有666元……过程很唯美,结局却很凄美。
很久就发现越长大年味越不足了。
想起了我们小时候的过年,突然特别怀念。那时候每年过年都下雪,我们一个胡同的小伙伴几个人一起,不管大小,揣着长辈给的压岁钱,一起大晚上的去小卖铺买摔炮,买小烟花,还有买一个大大的雪糕,配上当时的天气,吃着超爽歪歪。当时夜晚路灯绽放,街边全是我们这些孩子们,一群又一群,大家一起在街边唠唠天,有看上眼的男生女生走到一起说起了悄悄话。等我们大家都玩累了,直接回家去看大人们要麻将,去看看谁家的家长又赢钱了。
如今的街道,听不见小孩子放鞭炮的声音,看不到孩子们玩耍的身影,街道显得更加寂静与空廖。
唯独灯笼看上去分外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