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江苏常州一小学生在上完作文课后,跑出教室翻越栏杆坠楼身亡。
根据网传照片,作文《三打白骨精读后感》先后将故事内容复述一遍之后,得出的结论——
不要被伪善的表象蒙骗,孙悟空忠心耿耿常被冤枉,唐僧善良腐朽。
但是这篇作文被删了又改,改了又删。老师的评语是“传递正能量”。
我为这件事情感到难过,无论这个小女孩做了什么,她只是个孩子,一条鲜活的生命。况且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缪可馨的这篇作文写的是十分不错的,老师的评语有些过于牵强。
从这一事件,也侧面反映了我们在写作上一些误区,我最近在教一位中学生学习写作,我想结合我在教学中的经历,就此事我想写一写我对于一篇好文章的理解和评判标准。
1. 选材新颖
这一点正虽然不是必须,但是是非常难得的。在读《西游记》的时候,可能大多数人都会写道,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回到东土大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通往成功的道路历经千难万险,但是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这么写一点问题都没有,我小时候也是这么写的。相信《西游记》是很多人第一本阅读的中国四大名著,我们沉浸在孙悟空和妖魔鬼怪的打斗,以及与其他各路神仙打交道的过程中。
若是打赢了,我们长呼一口气,赶紧跳到下一个情节,若是输了,我们的心情十分紧张,生怕师徒四人被妖怪抓走。我们对师徒四人的了解和关注最多,但是我们并没有仔细品味每一个妖怪,他们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相应的人物性格。
小女孩选择了一个大多数人容易忽视的情节,加以叙述得出结论。这一种拿捏书籍中人物性格和总结叙述的能力,是不可多得的。
选材新颖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总是拿旧的材料研究和分析,我们必将停滞不前,那是因为旧材料中得出的结论十分有限,可供分析的角度也相对少。慧眼识珠,并且加以自己的理解,写出夺人眼球的文章的可能性会大大增长。
2. 表达流畅、清晰
表达流畅和清晰表现在两个方面:文字和逻辑。
首先要将文章的逻辑在提笔前就理顺,首先文章是要写什么文体,再将文章的主题确定好,再思考将用什么叙述手法和顺序,写好大纲才能开始写文章。在学习写作文的初期,大纲需要在纸上列出和修改多次,修改直至满意后,才能开始接下来写文章的步骤。
在开始提笔写文章的时候,最好是要一气呵成的将文章写完。其中需要注意文章中使用的连接词是否符合逻辑,关系词是否成对使用是否符合语境等等。还要注意是否存在上下文中间,是否有明显逻辑错误的现象。
在测试文章的表达是否流畅、清晰,在我看来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写完文章之后,再看一遍文章,挑出不通顺的地方,立刻将它们修改。将所有修改过不通顺或者逻辑错误的地方,再次阅读,看看是否修改得当。最后一步,当你完成所有的修改时,再通读全文检查。
3.言之有理
在我缓缓地打下这四个字时,你也许看到这里,会嘲笑我。但是你是否真正了解“言之有理”这个词的含义呢?
当你选择了一个冷门的分析材料,信心满满它能得出一些出乎人意料的结果,并且为此干劲十足。
但是此时我想向你泼一盆凉水。因为有一些材料,它们并不值得被取材。它们的价值可能没有你理想中这么高。而你得出的结论,不见得就是“真正”的结论。
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些材料和结论的关联度并不是那么高,比如说“今天天气很好”和“我今天穿黑色衣服”,我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和天气并没有关系。可能之间存在的联系是这样的——
我最喜欢黑色衣服,今天天气天气很好,我心情也很好,所以我穿黑色衣服。
在一些语文试题中,一些题目并没有写标准答案,只写了“言之有理”。这就让我们自由发挥,首先你的态度只要是抱着真善美的标准即可,然后就要将材料和结论之间的论据进行相应的补充,从而能流畅地将回答地逻辑理清楚。
祖国的花朵深深牵动了我们的心,在谴责相关人士对孩子造成的伤害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静下来思考,我们在教育孩子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希望孩子们写的论文是怎么样的?我们希望看到所有人都写帮老奶奶过马路、拾金不昧小故事吗?
我并不是鼓励家长和老师们摒弃对人性道德的教育和追求,但是我们也同时希望听到看到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和得出不同的结论。作文记录的应该是有血有肉的事情,而不是僵化的思维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