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彩蛋哦☞)
看完李欣频老师的《10堂量子创意课》,打破了以往的思维认知。从宇宙观想到内心,从科技感悟到人文,视野拉大到前所未有的宽度和高度,为自己打开一扇窗。欣频老师的高纬智慧,来源于阅读,观影,旅行,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创意。
“创意是一种放弃的智慧。放弃理性,放弃自我,才能获得的大智慧。要放弃各种受限的拘束,甚至要放弃创意本身。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真正获得创意的解放。在不断的放弃中,是不断的回归和获得。这种状态只能用清澈和澄明来喻示。”
不论断,不贴标签,没有成见,以事物的原貌待之。
“当我们不以二元对立的角度看世界,不贴标签,不去分类,不选边站,我们看世界的视野才不会被自己狭隘的眼光遮蔽了另一半。我们要先学会从旧的思考点到对立的思考点,然后在两端智商看全貌。”
在过去的教育体制,给了我们“凡事都要找标准答案”,“老师说的,大家说的不会有错”的惯性思维,被绑在父母、学校、社会的价值观里,于是每看到一件新的人事物,就习惯拿这个新的与过去旧的、类似的情况做比较,以偏概全,以此类推,轻率地下结论,并贴上标签然后归到旧的类别里。人们常说等到有时间有钱再去旅行,有钱没时间,有时间没钱。等到两者都有了说不定没有想去旅行的那份心情。或许有人会说:“我的梦想是想环游世界,增广见闻,我只是个学生,该怎么出国旅行?” “增广见闻”的方式有很多: 看书,听演讲,看纪录片,徒步登山旅行,国内短途旅行等。可能有人会问,徒步登山旅行不及出国旅行收获的多吧。一个人的阅历是否丰富,跟他去几个国家并没有直接关系。有些人去过很多个国家,但是思维并没有多大的不同,因为他总是拿意大利面和北京炸酱面比较哪个好吃,根本没有从全新的感官去体验截然不同的国家。旅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敏锐的观察,而非旅行地远近与否,如果你看不到你家乡的独特之美,你就算到了南极北极也一样觉得无聊。如果按照过去的旧思考,永远到不了你想要上去的点。
“我们要学会先光耳、闭嘴,关掉所有外来意见的纷扰,关掉自动反应的判断程序,然后用心看,看到全貌细节,看得很深入, 看进自己的生命里,与其融合为一,并学会不给任何判断、比较、分数、意见、疑问,把眼前的人事物,视为一个遗世独立的小宇宙系统,保持完整的纳入自己的总脉络之中。如此我们才有海纳百川的广阔人生流域。而不是轻率地贴标签,然后因挑三拣四越活越狭隘,导致目光如豆,信息知识偏食,观点见解偏颇,最终造成心灵意识上的营养不良。”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信息时代,每天都有很多新闻上热搜版,特别是明星。当一个头条新闻出来,一般人看到了之后 如果不是自己喜欢的明星,就利用语言暴力,恶言评论。并没有进行深度思考和判断,看透事物表面背后的真相。这些言论代表了这个人的深度,我们往往忽视了“你所说的言论,就代表了你本人的质量。” 当我们在批评论断别人之前,我们必须停下来先问自己一件事:如果我是他,我会做得比他更好吗?现在的我,比我想要批评的人更好吗?我们只让有建设意义的话说出来,只做有建设意义的行为,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
找出自己的受限点,你的解答就藏在你的问题里。
“旧思考永远到不了新的点,这就是为何很多人无法完成梦想的真正原因。
力克·胡哲在You Tube上最受欢迎的一个视频,是一段拍摄了我在溜滑板、冲浪、听音乐、打高尔夫球、跌倒、爬起来、跟听众说话,还有跟许多人拥抱等等的影片。他说这些不过就是一般人也做得到的平常事,不是吗?那你觉得为什么这样的影片却可以吸引几百万人点阅呢?我认为,大家之所以想看,是因为尽管生理上有重重限制,我却活得似乎完全不受限。
第一次知道力克这个人是在初中的时候看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那一期嘉宾是力克,当时只是觉得非常励志。他天生没有四肢,三次尝试自杀,曾经一天被十多人嘲笑,但最后因为一位同学给了他正面的问候 让他反转想去死的念头,决定快乐的活下去。没手没脚不等于残障,不等于每件事都要麻烦别人,生活无法自理。他没有手没有脚,自己刷牙、游泳、踢球、潜水、选上学生会主席、拥有自己的公司、出书等。他一天所经历的挫折比一般人多上数百倍,但他带着自己的生命热情去做每一件事。
火星爷爷生下来就是小儿麻痹,7岁学会走路后就与拐杖为伴,即使是这样,他的人生也比大多数普通人要来的精彩,活成了创意人生。他风靡全球的TED演讲《向“没有”借东西》,短短8分钟的视频,打破了你的限制性思维。
力克和火星爷爷都把“残障=每件事都要麻烦别人,生活无法自理”的旧设定,反转重设自我定义程序:“残障=可以轻松获得全场人的关注=上帝的限量特制品=向世人证明没有四肢还是可以毫无设限”,他们都能活出大自由的梦想命运。
Be all you can be。 所以,让自己的小宇宙演化出无限可能的美,你就是创世的源头,没有人能挡住得了你爆炸式的生命烟花。
以多选取代单选, 开展放射型的平行人生
李欣频老师从小喜欢画画;大学广告系因为专业要实习,文案成了她的生存之道;同一时间她为高薪的房地产广告公司写文案,研究建筑并参加西班牙,北欧建筑之旅,成就了自己的新兴趣;28岁前写广告文案的业余时间,她都在写旅行主题的专栏,这就是她预备成为作家的平行路径。喜欢观影的她,一年至少看250以上部电影,等到她有了自己的知名度后,很多电影公司主动提供免费试看电影的机会,于是就演化出了“影评人”。2007年到北大读博,博导陈刚老师让她教研修班与本科三年级生,同时长出“博士生”与“北大老师”的身份。李欣频老师的把生活过成了“联集”,而不是选择题。
很多人,把人生当成了选择题(在固定的几个选项中选),而忘了自己有选择权(选择要不要只在这些选项选择),忘了自己有重新命题权,忘了自己其实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工作类别、属于自己的工作形式与生活方式。
有些人喜欢画画、写作、弹琴等,这些在父母看来是“无法赚到前”的工作,父母希望你找一份“稳定有保障”的公务员工作,怎么办呢?这两件事情没有冲突,可以利用当公务员的机会,观察人生百态,积累独一无二的鲜活写作素材 。或者在空闲时间,精进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到极致,成为自己的另一个平行身份,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斜杆青年”。
用量子物理学的创意思维,人生可以重来
“回到人生中的几个重大抉择点,想一下如果当初自己选了另一条路,现在的人生会有怎样的不同;如果觉得有遗憾,只要现在还活着,无论什么年纪,都还有机会把当初失落的梦想再找回,人生就可以往大圆满而非遗憾的方向发展。”
美国著名画家摩西奶奶,她以“农夫的女儿”、“工人的妻子”、“孩子们的母亲”这样平凡而简单的身份,默默地度过了大半段生命,却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当她的手无法刺绣,在76岁那年重拾自己喜欢画画的梦想,在80岁圆了自己的画画梦想,成为美国人眼中的“名人”。
她说:我并不认为自己此前的人生就是虚度了,我认为我这一生的意义在于始终相信最好的生活还在后面。我一直都想画画,但是我一直到了76岁才有时间开始画画,许多人会因为各种担忧而放弃,但我就这样简单地开始了,只是因为我想画画。
电影《遗愿清单》里面的两个酷老头,在生命最后的几个月里,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他们从美国到法国,坦桑尼亚,埃及,约翰内斯堡,中国长城,香港,最后回到美国 。他们做了很多之前没做过的事情,并且非常享受这个过程。看着他们一项项划掉了清单,度过了人生最开心快乐的一段时光,死而无憾。
从“未来”往“现在”投射新路径
现在的你,是由过去的你所创造出来的,如果你不满意现在的你,你必须先清空过去捆绑着你思维的手铐脚镣,因为你戴着旧思考的手铐脚镣走旧的路,是永远飞跃不进新的未来,你只能在原地打转。也就是说,你从现在的旧的低点是看不出所以然来,如果你想要在未来有一个截然不同的你,你得移到未来要到的点,从那点的高空中看你现在的所在点,路径自然而然出来了。
要从“未来的自己(高纬度,置高点)”往“现在的自己(较低维度,低平面)”聚焦,而不是往“外在的人事物(同样处于低水平面的人事物)”上去探索可能性。
做自己生命的采集者、冒险家、救世主、革命者、先锋队、预言家、造物主,每一天为自己的梦想,做一个新的尝试,实践一样新的事物,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自己。用新的自我感知,去提升视野,增加力量,完成梦想。一切都是科学可实践的,不是想象。人生就是个游乐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玩出自己的精彩和无憾。愿拔除那些不良的种子,播种下希望和美好,收获灿烂的生命之花。
文末彩蛋: 本书提及的书单&影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