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学习这件事,我们通常都会过分高估自己。总是想学习的很多,但成功的却很少。究其根本,总是在“选择学什么上”纠结并消耗了太多的时间。
所以“如何确定自己学习的方向?”是开展学习的第一步。
来自加拿大的斯科特●扬是一位学习高手,他自学语言,自学写作,自学MIT的计算机课程……可谓学习能力极强,实践经验丰富。从他的文章中我也得到一些启发。
01
选择的困境
确定选择前,所有目标都很美好的;但确定选择之后,所有目标都让人怀疑。
原因在于:我们被大脑自动发生的思考模式所控制。
在做选择前,大脑调用的是“远时间模式”,这会引导我们幻想未来习得技能之后的成功与喜悦。
但确定选择之后,大脑调用的是“近时间模式”,我们会开始关注眼前事,关注行动的第一步,这种近时间会让我们想象未来每一步的困难与痛苦。进而开始“喜新厌旧”,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
在这种压力下,我们要么半途而废转而寻找新方向;要么就总是渴望寻求他人的认同,到处问个不停:“我这个选择到底对不对?”、“你对这个选择怎么看?”……
但真正管用的策略是“忽视大脑产生的思维反应,专注于自己的选择,放弃对完美选择的追求”。
因为只要认同了大脑的反应,我们就会陷入选择的困境,然后无限循环,这和选A,选B,还是选C没有任何关系。
警惕选择的困境,做出选择之后尽量克制自己去忽视大脑的反应,并专注于自己的选择。
02
给“选择”定一个截止日期
大多数人都有高考填报志愿的经历,这一次选择可谓人生第一次重大的选择了吧。但貌似选择志愿没有给我们带来较长时间的困扰,原因就在于:这个选择有明确的截止时间,且选择之后刚性执行。
效仿志愿填报的经历,我们也应该给自己的选择加上截止日期。比如,要求自己三天之内确定下个阶段的学习方向,只要时间一到,立刻做出选择。
用有限的时间去充分考虑,并逐渐缩短考虑的时间。从带有目的性或功利性的方式去选择学习方向,慢慢变成漫游式、偶遇式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所谓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让学习这事儿彻底成为享受。
03
建立学习项目
30天内只能专注1~2个项目
建立目标和项目的不同之处在于:目标强调结果,而项目强调行动计划。
项目相比目标的优势在于:
目标是一种对“成果的假设”,在缺乏了解前,这假设的准确性并不高。
然而项目是对一个个任务和行动的跟踪,能让我们更直观地、更有获得感地看到学习上的变化。
同时,为了缓解大脑的对抗,满足自己的安全感。我们定为期30天的专注期限,但前提是行动计划全部完成。当期限结束后,可以自己选择调整学习方向或者继续延续项目。
借用斯科特●扬的一句话:
那些最专注(于选择)的人最终往往能取得各种各样的成就。只有让自己服从于严格的约束,才能真正实现生活中内在的各种可能。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贪多往往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