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远比学什么内容更重要。不能丧失人类独有的价值。
主动挑战极限
要用新的眼光,让世界产生新的意义。
愿意赚比较少的钱,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人的感动、人的审美、人的艺术
放弃一切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追寻那些最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例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由生活经验及文化熏陶产生的直觉、常识,基于人自身的情感(爱、恨、热情、冷漠等)与他人互动的能力…成为定制化人而不是复制人
人类的情感、审美、创造力、历史文化积淀
人类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决断力、系统分析
创造性、情感交流、审美、艺术能力,还有我们的综合理解能力、我们把很多碎片连成一个故事这样的讲述能力,我们的体验。所有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不可靠的东西,其实往往是人类智能非常独特的能力。
少关注一点工作产出的经济效益,而更关注工作的目标和意义。
获得最大的自由,体现最大的价值,并从中得到幸福。
人类进化的原始动力靠的是自然界对各种进化错误(变异)的选择,优胜劣汰。当代科技发达,人类因变异而得的较低劣的生物特征也会被技术保全下来,进化动力已然失效。因为进化动力失效,人类也就失去了进一步进化的可能,总体上只能停留在目前的水准——人类必须不断思索自身存在的价值,寻找生物特征以外的生命意义。
基于人类自身特点的“进化”
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我们有感情、会思考、懂生死。而“感情”、“思考”、“自我意识”、“生死意识”等人类特质,正是需要我们全力培养、发展与珍惜的东西。
《真实的人类》里,合成人曾说:“我不惧怕死亡,这使得我比任何人类更强大。”而人类则说: “你错了。如果你不惧怕死亡,那你就从未活着,你只是一种存在而已。”
AI无法向人一样解悟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内涵,AI更无法像人一样因高山流水而逸兴遄飞,因秋风冷雨而怆然泪下,因子孙绕膝而充实温暖,因月上中天而感时伤怀……所有的这些感触,只有人类自己才能感受得到。也恰恰因为人类的生命有限,才使得人类每个个体的“思想”和“命运”都如此宝贵、如此独特。
法国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人脑中的情感、自我认知等思想都是机器所完全没有的。人类可以跨领域思考,可以在短短的上下文和简单的表达方式中,蕴藏丰富的语义。当李清照说“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时候,她不仅仅是在描摹风景,更是在寄寓相思。当杜甫写出“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的句子时,他不仅仅是在感叹人生遭际,更是在阐发忧国之情。这些复杂的思想,今天的AI还完全无法理解。
浮生碌碌,汲汲营营,我们身为万物之灵,到底该怎样活着?AI兴起的未来时代里,我们怎样才能在时代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不断提高自己,善于利用人类的特长,善于借助机器的能力,这将是未来社会里各领域人才的必备特质。机器可以快速完成数学运算,可以下出极高水准的围棋,可以独立完成量化交易,甚至可以从事一些最初级的诗歌、绘画等艺术创作。但人类总是可以借助机器这个工具来提高自己,让自己的大脑在更高层次上,完成机器无法完成的复杂推理、复杂决策以及复杂的情感活动。
借助车轮和风帆,人类在数百年前就周游了整个地球;借助火箭发动机,人类在数十年前就登临月球;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人类创造了浩瀚缤纷的虚拟世界;借助AI,人类也必将设计出一个全新的科技与社会蓝图,为每个有情感、有思想的普通人提供最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在AI时代里,只会在某个狭窄领域从事简单工作的人,无论如何都无法与AI的效率与成本相比,必然会被机器所取代。如果不想在AI时代失去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如果不想成为“无用”的人,唯有从现在开始,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拥抱人类的独特价值,成为在情感、性格、素养上都更加全面的人。此外,人生在世,无论是理性还是感性,我们所能知、能见、能感的实在是太有限了。AI时代,我们可以更多地借助机器和互联网的力量,更好地感知整个世界、整个宇宙,体验人生的诸多可能——这样才不枉我们短暂的生命在浩瀚宇宙中如流星般走过的这一程。
的确,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但人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AI来了,有思想的人生并不会因此而黯然失色,因为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一切的知识都是历史,人类一切的活动都是心理学
海德拉巴、布宜诺斯艾利斯、台北、首尔、柏林、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