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八月初六
旧时但凡有人来上海游玩,问及上海有啥好玩的地方,十有八九得到的回答肯定是“大世界”。
众人口中的“大世界”,指的是位于爱多亚路(即延安西路)和敏体尼荫路(即西藏南路)交叉口的大世界游乐场,创办人是当时上海滩上名噪一时的商业大亨黄楚九。
说起这黄楚九,也算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于1872年生于浙江余姚,十几岁时随母来上海闯荡。起初在城隍庙摆摊做“江湖郎中”,给人治疗眼疾兼卖自制的药丸,为人热心诚恳,脑子也相当活络,极有商业天赋,以免费替人看病的方式达到了不错的宣传效果,故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不久就收起了摊子,开了家名为“颐寿室”的诊所。
但黄楚九与生俱来的野心和商业头脑,不会让他甘心一辈子只做名医生。于是他弃医从商,借钱开办了中法大药房,做起了销售中西药的生意。
由于深谙国人对洋人有盲目崇拜的心理,他以中药为基础,加了点西药作为补剂,制成了所谓的“艾罗补脑汁”,随便找了张洋人的照片作为商标,假称是发明者艾罗博士,然后刊登大幅广告宣扬其疗效,竟然达到了极佳的效果。
随后他又在甲午战争引发的全国抵制日货运动期间,推出“龙虎人丹”,号称依据“诸葛行军散”的古方而制,再搭配上振奋人心的广告词“中国人请用中国仁丹”,与当时霸占中国市场的日本仁丹抗衡,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传播,达到了爱国与收益的双赢。
尝到了广告效应所带来甜头的黄楚九,在此后的商业生涯里,借助商业炒作的力量一步步走上了“滑头码子”的道路,并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1912年,他与地产大亨经润三在二马路(即九江路)和大新街(即湖北路)处,合办了新新舞台。后来他的好友,“海上漱石生”孙玉声(即孙家振,通俗小说《海上繁华梦》的作者)去了趟日本,在东京等城市见到有商家把大厦的屋顶开辟成花园,还附设游艺活动,归国后就游说黄楚九也在上海弄一个。黄楚九觉得此建议不错,于是在新新舞台的顶楼又创建了楼外楼游乐场。
虽说“楼外楼”名为游乐场,但与后来的“新世界”和“大世界”相比,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屋顶花园,所推出的游艺项目也不多。不过它毕竟是上海最早的游乐场,又位于大厦的顶楼,需要乘坐当时的“新鲜货”电梯到达,还有极受欢迎的“哈哈镜”坐镇,因此吸引了不少好奇的尝鲜客光临,故生意颇为兴隆。
目睹了“楼外楼”的成功后,黄楚九觉得未来上海娱乐业将会大有前途。便在1915年,与经润三在“楼外楼”的附近,新开了一家新世界游乐场(即现在的新世界商城处,也就是说今日叫“新世界”的地方,过去也叫“新世界”)
“新世界”有三层楼之高,里面设有唱戏、说书、杂耍、相声等表演节目,另开辟了商场、茶室、菜馆、弹子房等设施,还将时髦游艺项目跑冰场、跳舞厅等搬入了游乐场,可谓是后来“大世界”的雏形。自开张以来,一直门庭若市。
但不久经润三因病过世。他在弥留之际将产业托付给妻子“经大娘子”汪国贞,并提醒她“黄楚九非池中物,不易控制”。这汪国贞当然也不是什么普通女人,性格比丈夫更强势,手腕更狠。她想尽一切办法夺走了股权,将黄楚九踢出了“新世界”。
黄楚九好歹也算是在商界里沉浮了几十年的“老滑头”,没料到竟输在一个女人的手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他下定决心要造个比“新世界”规模更庞大,设施更丰富的游乐场。
有道是天无绝人之路,在商场上吃了败仗的黄楚九,却引起了法国驻沪领事甘司东的注意,因为当时法租界还没有一个真正的游乐场,很想开辟一个游乐场来繁荣商业。于是甘司东派人联系了黄楚九,邀请他来法租界开办游乐场。
如此天赐良机,黄楚九自然不会错过。他四处募集资金,租下了位于法租界爱多亚路口的空地,开始建造游乐场。
终于在1917年的法国国庆日,在经过上海各大报纸整整十日的广告轰炸后,备受瞩目的“大世界”正式对外营业。开幕当日,各大官绅、商界人士、平民百姓等2万余人前来参加开幕式,场馆内人山人海,成了轰动上海滩的大新闻。
为了要胜过“新世界”,“大世界”在建筑设计上费劲了心思,由黄楚九和一帮文人朋友共同完成──占地1.4万多平米,面积是“新世界”的两倍。内部风格主要以中式亭台楼阁的形式展现,场中设有共和厅、大观楼、小蓬山、雀屏、风廊、寿山石房、登云亭、鸳鸯池等建筑。黄楚九还请文人为每个建筑起名,号称“大世界十大奇景”,分别是:飞阁流丹、层楼远眺、亭台秋爽、广厦延春、风廊消夏、花畦坐月、霜天唳鹤、瀛海探奇、鹤亭听曲和雀屏耀彩。
在各种设施上,黄楚九也做到了比“新世界”更丰富,如剧场、电影场、书场、商场、杂耍场、动物院、跳舞厅、屋顶花园、中西餐馆等,应有尽有。演出节目也是缤纷多彩,各地戏曲、变戏法、文明戏、皮影戏、木偶戏、杂耍、气功、武术等等闪亮登场,令人目不暇接。场馆各处还安置了大量带有赌博性质的玩具,如拉电铃、打气枪、套金刚等,凡是有利可赚的工具,一个都不拉下。
除此之外,黄楚九还布置了许多新奇的游乐设施:除了在“楼外楼”时期就广受好评的“哈哈镜”,又建了备受小朋友青睐的露天高空飞船、机器跑马、高椅旋转等好玩的项目。还设计了有上下二层、可容纳千余人同时观戏的“乾坤大剧场”,白天放映电影,夜晚上演京剧,几乎场场爆满。
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他还邀请了众多戏曲名伶轮番登台献演,使得广大戏迷们纷纷前来捧场。同时“大世界”还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有不少后来驰名南北的名伶,比如孟小冬,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尽管在硬件上下足了血本,“大世界”门票的设定却很平民,票价为洋钱二角,孩童和仆役减半,花上一张票的价格就可以在里面开开心心玩上一整天。
关于这个平民票价的来由,还有段不知真假的传说:当年在商议售价定位的问题上,黄楚九提议价格平民化,但有人觉得门票过于低廉很难收回成本,于是黄楚九就若有所思地站到窗前,指着窗外的人流如织,意味深长地说:“上海有这么多的人,只要在每个人身上赚一块钱,就不得了啦!我们的票价,就应该定在让更多人都玩得起的标准上,来的人多了,还怕挣不到钱吗?”
正因为“让更多人都玩得起的标准”,游乐场的生意自然非常火爆,每日场馆里都是人头攒动,同时也吸引了不少上海周边城市的游客慕名前来游玩。
丰子恺就曾在《旧上海》一文中提到了游玩“大世界”时的情形:一进门就是“哈哈镜”,许多凹凸不平的镜子,照见人的身体......里面花样繁多,有京剧场、越剧场、沪剧场、评弹场......有放电影、变戏法、转大轮盘、坐飞船、摸彩、猜谜,还有各种饮食店,还有屋顶花园。总之应有尽有。乡下出来的人,把游戏场看作桃源仙境。
在已推出了众多游乐项目的同时,黄楚九仍不断在推陈出新。他的手下小铜匠发明了一种市场上独一无二的“自动售茶机”,在上面做了投币孔,只需投入一个铜板,出水口处就会流出一杯茶水(夏天还有酸梅汤供应),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
另外,大世界时常会举办一些稀奇古怪的展览,什么泰山人猿、五彩大蟒、千年龟精、印度狸精等打着猎奇名号的展出,抓住了许多游客的眼球,正如“大世界”宣传广告上所言,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
逐渐,“大世界”的名声越来越大,成为了民国时期上海娱乐行业的“领头羊”。当时社会上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话:不到大世界,枉来上海滩。它与死对头“新世界”的商业竞争故事也颇有意思,本文就不多做赘述了。
“大世界”蒸蒸日上的业绩使黄楚九更加野心勃勃。由于开办之初缺乏资金的缘故,某些设施尚比较简陋,因而影响了发展。故在开业的第七年,他又租下了爱多亚路和敏体尼荫路的场地,重建和扩张了“大世界”。
黄楚九聘请了著名建筑设计师周惠南主持设计新版“大世界”,后经外籍设计师李查士的修改,使游乐场的面貌焕然一新──整体风格为扇形的建筑群,主体由三幢四层建筑组成,两幢坐东朝西,一幢坐北朝南。另在中间拐角处打造了由十二根粗圆石柱所构成的,高达55.3米的六角形大厅,层层向上,至顶端形成一座宝塔。这个独特的造型后来成为了“大世界”的标志,也是当时上海的制高点,游客可以通过登上高塔来俯瞰上海美景。
此外,连接着底层中心场和各层楼的天桥和回廊,既方便游客可以随时随地前往各个场馆游玩,又可以在天桥和回廊上观看中心场舞台的表演。如此新颖的设计,给游客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赏体验。
于是乎,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大世界”终于成功战胜了“新世界”,称雄于当年上海滩的娱乐业。
虽然靠娱乐业的成就,黄楚九已赚得盆满钵满,可显然这些成就还不能满足他那愈来愈膨胀的野心。
在利益的驱使下,他在1915年创办了大昌烟公司,推出了轰动一时的“小囡牌”香烟。后又开办了日夜银行和交易所,还开了医院、药厂、旅馆、茶馆、酒店、浴场、电影公司乃至公墓等上百家厂店。以至于那时上海人中有这样一个传言:各行各业黄楚九都做过了,只有棺材店没有开。
善于营销的黄楚九还将自己的各大产业成功与“大世界”相结合,形成了一条循环的产业链。譬如在日夜银行存上五元,就可以获赠“大世界”门票一张;凭此门票入场还可以额外获得“小囡牌”香烟一包;“大世界”里到处贴满他名下产业的广告;他还要求演员在剧情和台词中给商品做广告;有时直接让演员下台售卖,观众若掏钱购买还能再获赠“大世界”门票......如此庞大的销售模式,使大世界不再单单是个普通的游乐场,进而延伸成为了黄楚九的金钱帝国。
主要参考书目
《海派文化地图--申江往事》潘真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海春秋》曹聚仁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银元时代生活史》陈存仁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黄金荣》张艳玲著 华文出版社
《上海大亨》沈寂著 学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