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毕业于一所普通的二本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一年职供外企。做了一年办公室里的菜鸟,有些心里话想说出来给大学处境同我相似的人听。人是分层次的,生活是多样的,活法也各有法门,话说出来希望能给你一个参考。
01关于课程
我是信息学院的学生,除了公共课外的课程大多于软件开发和管理学相关。一开始上数据库数据结构高数之类的课程感觉很抽象很复杂,不愿意付出时间积极的面对。最后随便找个道貌岸然的借口逃避课程。
每至期末,如临大敌。打听考题和老师套关系,奔赴考场前写首断头诗,上了考场费尽心思为了跨进60分的及格线儿。如此一般奖学金自然同我没有什么关系。
那时候认为,二本大学混混就好了,毕业考个公务员什么的就好。大环境不行,学风不好,努力不努力最后差距不大。完全没有想过工资和生活水平的事儿。这个想法在我毕业前发生的两件事情证实,我完完全全是错的。
大三开始考研复习。认真复习相关课程,考验中专业课比较简单基本上停留在课本上的难度。数据结构是我的考试科目之一,挠挠头开始复习发现,原来觉得复杂抽象的课程在我一页页看书画关系图之后变得很好理解,复习的还不错。当年那些六十分飘过的课程我可以学的很好!比如编程语言。
编程语言的老师形式基本上都是做个小项目,简单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之类的。那时候班里大多数逃避学习,老师也知道这件事情。期末考的时候就让大家分组做项目,大神数量有限炙手可热。抢着拉拢关系后的一段时间内,大神电脑前写代码渣渣们寝室打游戏,偶尔送饭送水。后来发现网上的免费学习网站很,课程也很详细,一节一节课跟下来一个学习完全可以对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有所理解,来完成考试问题是不大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了一门课程带来的成就感和自信,这些都是营养。如果能重来我会在课后自己上那些免费的教学网站上学习编程技术自己完成那些课程的考核。如今参加工作了,下班后有时间有精力我是要去那些网站学习的(慕课,w3cschool,极客之类的)。
两件事的第二件事情,我不是参与者,而是旁观者。大二开学前夕,在网上认识了个一即将入学的内蒙古学弟,都是北方的学生都考入了同一所大学可以粗略的认为我们大致在一条水平线上了。在他们开学不久,学校开启了个卓越计划——从我们这些学生中拔大个儿。内蒙古学弟积极准备选拔考试,成功的参与了卓越计划。时间很快两年过去,学弟出国了,欧洲留学。参与卓越计划的他们在大学的头两年里完成了全部课程后随即出国深造。我即震惊又羡慕!同样的起点就有人跳出了不一样的高度,没有理由抱怨环境不好了。
所以不要感觉你的老师讲课无聊,不要觉得除了重点大学其他人都是混的。大学课程不是很难,努力学学不会累死人。认真的把课本看下来你获得不仅仅是知识,数学生活中不会用到微积分和各类函数,高分通过考试带来的自信和高兴也许更重要些。毕竟六十分飘过和高分的体验是不同的。
02关于课程外的爱好(梦想)
假如你有个爱好,有个梦想(画家,作家,健身,灌篮等)你认为那些东西是你的天赋,那就不要辜负自己的天赋。大学四年,每天给自己两个小时去练习自己的爱好,进阶的练习,大学毕业前你一定会在你的圈子里小有名气。不知道该怎样的进阶练习?比你牛的人一定不少,他们中也一定有乐于分享经验的(知乎,贴吧,简书上都有),看看他们的建议和计划。但一定要记住人和人有差距,这差距可以通过加长练习时间和练习效率缩小。四年的时间想制霸全国超越前人虽然难度很大,但是如果真的坚持每天两个小时的练习,四年后回顾刚入学的自己也一定会认为这四年自己做了件了不起的事情。
是的,两个小时不难,难得是坚持每日两个小时克服那些诱惑给自己带来的借口。大学期间时间是有的,参加工作后每日通勤搭理内务的时间是我之前没有预想到的。事业上想有发展回家后也的努力充充电什么的,时间上远不如大学充裕。为了不辜负自己的“天赋”假如能重来,我每天会花两个小时在自己的爱好上。
后记
大学四年中我无数次的抱怨大学不好,课程不好,环境不好,希望自己快些毕业参加工作,如今却时常想起那四年的点点滴滴,七分回忆三后悔。无论什么时候,发现了自己后悔的事情,不用怕来不及,行动起来坚持有效的行动就什么时候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