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曾经转载了一篇小文,题目是《谁是你可以随时说话的人》,这篇文章引发了很多朋友的同感。是的,人生在世、知音难觅。找一个人能随时吐露心声,从无任何顾忌,在你想说的时候,就可以安心、坦然地畅所欲言的人,这对于一般人而言恐怕都只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梦想。
其实,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一个可以随时说话的人”,这个问题本身是不是会有点问题?
这个命题里面有两个条件,第一个就是:随时说话。这个条件就是非常难以达到的。现在社会、职场生活,每个人的时间很多时候都不属于自己,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随时倾听别人,然后随时都可以和别人谈心。
比如我是一个老师,当我正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我的朋友突然来电话想和我谈心,尽管他是我非常知心的朋友,我也很想和他谈话,但是我能做得到吗?每个人都有他的工作职责在身,随时和别人谈话,这根本就不可能。
我这么说,也许有的人会觉得太绝对化了。那么就算是在个人的时间里,在休息的时间里,随时谈话就可以做得到了吗?
我们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休息时间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安排,你比如说,放假了,有的朋友就喜欢睡个懒觉,可能你想谈话的时候,对方却正好在甜美的睡梦中。每个人的心情都会受到周遭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如果对方正好是不想听人谈话的心情,那么这个时候,你也很难会认为他是你想要的谈话对象。
我儿子上大学到了很远的地方,他以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所以他去了学校以后,一开始几乎每次打电话,我都会跟他说有什么事儿随时给家里打电话。但是有一回他生病了,过后才告诉我,我问他为什么当时不给我打电话?儿子说因为我知道那个时候正好是你要睡觉的时候呀,所以就没给你打。
第二个条件就是:随便说话,也就是可以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其实这也是很不现实的。
我们每个人都各自有自己的生长环境、各自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各自有自己的心路历程,而人生的经历和感受不同,对事物、对社会的想法和看法也就会各自不同。我们没有经历过别人的成长环境,没有体验过别人所经历的事情,因而我们很难产生和别人相同的心情和想法,即便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经常会是不同的心境,对于同一件事情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
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我会把自己遇到的事情、把自己想到的事情都跟父母说出来,但是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就会感觉到和父母之间有了一些代沟,有些事情即便是和他们说了他们也不能理解我,我也不能从他们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父母是我们至亲至爱的亲人,但是我们也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随时和他们无所顾忌地说出来的,更何况是别人呢?
当我们感慨谁是我们可以随时说话的人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感慨那个千古的命题:知音难觅、知己难求。我想这个时候,我们可不可以反问一下我们自己:我又是谁可以随时说话的人呢?
想要得到就要先付出才行;想要得到朋友,自己就要先成为别人的朋友;想要有一位可以随时和自己说话的知已,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先试着成为别人可以随时说话的人。
人世间最美好的遇见是——懂你,希望我们每一个有美好愿望的人,在这人世间都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美好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