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游记
罗耀晟
大寒那天,阳光透过窗帘缝隙,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我还窝在温暖被里,贪恋着这份舒适。突然,手机铃声响起,是强叔来电:“阿信,上梁山吗?”我睡眼惺忪地看了眼时间,已经九点,慵懒回道:“不急,吃完再约。”
早饭后,我慢悠悠地走上街头,到我熟悉的摊位买了几个馒头揣进包里,才约起强叔。
十点整,强叔的车稳稳停在我的旁边。这一次我坐进副驾驶,无需掌握方向盘,感觉心轻如云。车子缓缓启动,我与强叔一路畅快交流,一边尽情欣赏着路边景致。车窗外,新建的北江水闸以廊桥风格建筑,光彩夺目;广阔的田园一望无际,肥沃的土地上,青菜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泛起层层绿浪;行道树整齐排列,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道路。观音亭、四中、荷西村、荷中村、荷东村依次掠过,这些早已熟悉的地方,在今日的暖阳下,竟如初见般散发着特别魅力。
大约二十分钟后,车子从荷东村拐上通往梁山的小道。进山不久,手机进入“无信号”区域,刹那间,仿佛与尘世隔绝,周身被静谧与安宁环绕。
梁山,又称梁岳、圆山。其山脉西至云霄火田、东厦镇,东至漳浦霞美,北至国道324线,南至东山湾海边。远远望去,梁山巍然屹立,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群峰高耸入云,仿佛要刺破苍穹。绵亘百余里的山峦,如同一幅雄浑壮阔的画卷。九十九座山峰姿态各异,有的像当空排布的旌旗,在风中肆意耸立;有的似锋利无比的列戟,寒光闪烁。《舆地纪胜》引《古记》称“梁岳,闽中之望也” ,《尔雅》也曾赞道:“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
进到梁山之境,仿佛踏入了一座天然的奇石馆。四面八方、上下左右,都是形态各异的奇石,令人目不暇接:有的如飞奔的豹子,身姿矫健,威风凛凛地独立山巅,似在俯瞰着脚下的山川大地;有的横卧山头,恰似一节节列车车厢,仿佛正等待着启程的号令;有的从峭壁突兀突出,仿若一艘刚出港的快艇,蓄势待发,即将乘风破浪……
有多少奇石,便有多少松树。松树与奇石相互依存,相生共济,相映成辉。有的松树倔强地长在奇石之上,坚韧的树根紧紧缠绕着石头,宛如奇石插上了翠绿的花朵;有的松树从石头底下奋力钻出来,枝干挺拔,仿佛是松树用尽全力撑住了即将滚落的奇石;有的松树温柔地依靠在奇石旁,细长的枝叶随风轻摆,就像优雅的车模依靠在跑车上……
我们来到了云梁水库大坝之上,呼呼呼——久违的松涛如汹涌的浪潮扑面扑身而来。那声音浑厚而深沉,带着大自然独有的韵律,让人瞬间沉醉其中。我顺着松涛传来的方向仰望,一座莲花般的山峰耸立在前方,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我转头对强叔说:“上个月我和顺德老师只到了莲花峰脚下,但是,我遇到有一群人从漳州雇中巴车到这里,专程为了攀登莲花峰。今天咱们争取爬上莲花峰,爬多少算多少,如何?”强叔会意地点点头说:“好。”
从云梁水库出发,我们沿着蜿蜒小径前行了三公里。眼前,层层叠叠、蜿蜒起伏的“财神红”茶山映入眼帘。漫山遍野的茶树一畦畦修剪得平平整整,像是起伏的波浪。茶山中,有一列朴素的平房。平房的主人是荷西村老书记,见我们到来,他立刻放下手中饭碗,满脸热忱地要烧水泡茶。我赶忙说道:“老书记,饭神皇帝大。您不必客气啦,先用餐,我们也正好吃点东西。”说罢,我们拿出先前买的馒头,一边吃着,一边与老书记攀谈起来。
我好奇问道:“您一个人住在这儿呀?”老书记笑着答:“是啊。”我接着问:“您能在这儿呆得住吗?”
老书记感慨道:“2021年,我快到退休年纪了,从荷西村村支书职务上退下来,我就上梁山来管理茶山。我有一儿一女,都成家立业了,我现在主要任务就是管好自己的身体。以前在村里,没啥事儿就喝酒,喝得身体都快垮了。住在梁山,没事就围着茶园转,转着转着,一天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老书记很健谈,跟我们讲他的家人,讲他在村里做过的事儿,讲他积攒的宝贵经验。他语重心长地说:“人啊,有时候光想得到可不行,真正的智慧,是既能想得到,又能做得到。可惜我是想得到,却有些做不到,毕竟一个人的精力太有限了。就比如说,梁山的水是稀缺品,能卖钱;梁山的茶是稀缺品,能卖钱;梁山的酒也是稀缺品,同样能卖钱。可怎么把它们卖出去呢?这就需要智慧啊。”
我听得入神,沉浸在老书记的故事里,竟全然忘记了莲花峰。强叔几次在屋内进进出出,提醒我时间。我不得不刹住话锋,与老周告别。
从财神红茶场到莲花峰大约还有三公里路程。一路上,风景越发清幽。这里别有洞天,以内石空水库为中心,莲花峰、鸟嘴峰、鸡笼山、破瓮石、审天峰、牛栏尖……诸多山峰环绕四周。每一座山峰都形态各异,让人浮想联翩。最吸引眼球的是莲花峰。
莲花峰,是由千万块巨石堆聚在山顶,堆砌在一起,完美地组成了一朵硕大无比的石莲花。那莲花瓣瓣瓣分明,脉络清晰,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永远绽放在梁山上。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它与绿水相依,与清风相伴。它在山水之间,卓尔不群,超尘出世。
莲花峰下,梁山尊王庙即将竣工。飞檐翘起,石柱盘龙,栩栩如生,庙顶双龙,戏珠入迷;财神洞前面的赏景台已经搭建完成,站在台上,极目远眺,四周美景尽收眼底;天灵庙中,香火氤氲缭绕,袅袅青烟升腾而起,给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而祥和的氛围。我可以预言,不久的将来,这里必将成为闽南著名的山水文化胜境。这应该也是1500年前齐武帝的殷切愿望。
齐武帝曾经在莲花峰避难,最终也从此处崛起。所以莲花峰又名为齐帝石,就是因齐武帝而来,它就屹立在内石空水库边。
齐武帝,本名萧赜,别名萧龙儿,字宣远,出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是齐高帝萧道成长子,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的第二任皇帝。他在位期间,下令大力兴办学校,努力培养人才;对内崇尚节俭,推行一系列富国政策;延续检籍政策,有效整顿户籍;与北魏通好,使得边境安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南齐书》记载:“武帝名赜,小名龙儿,太祖长子,赏赣令。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反,帝不从,被系于郡狱,族人萧欣祖等破郡狱迎出之,遂率部曲百余人,举义兵尝以众寡不敌,避屯揭阳山中,聚众至三千人,后袭破子勋,嗣帝位” 。(那时,漳浦、云霄属揭阳管辖。)
水是生命之源,传说萧赜的助手曾担心水源不足,萧赜指着莲花峰笃定说道,那里定有幽泉汩汩。果然,莲花峰岩石内,流泉清澈,潺潺而出,日夜滋润着这片神奇的土地。
我和强叔一边讲着莲花峰的故事,一边如同萧赜当年,尽情欣赏着这里的奇石绿水、草木清风。冬日暖阳洒在身上,暖烘烘的。我索性躺在内石空水库大坝上,枕着如镜般的绿水,竟不知不觉睡了过去,还做起梦来。梦里,似乎也有人在讲述着莲花峰的古老故事。
从莲花峰下大梦醒来,一看时间,已经下午二时。我和强叔经过正在建设的梁山尊王庙,开始攀登莲花峰。上莲花峰的路,是登山爱好者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充满了崎岖与挑战。时而要穿过狭窄的石缝,身体紧紧贴着石壁,小心翼翼地前行;时而要攀爬陡峭的石壁,双手紧紧抓住突出的岩石,双脚寻找着落脚点,时而要蹲下身,小心爬下石壁,再抓住石壁间可靠树枝,用力攀登……每前进一步都要心无旁骛,每前进一步都要全力以赴。
我们穿越一道道石丛、石峰,历经艰辛,终于爬到距离莲花山顶峰还有十来米的地方。那时,我气喘吁吁,体力不支,实在爬不动了。我喘着粗气跟强叔说:“你往前去看看,到顶峰还有多远。我再决定要不要继续往上爬。”强叔身手矫健,几下便爬了几米高,淹没在树丛中,他大声告诉我不能再上了。他回到我身边说:“到达顶峰大概还有三层楼那么高,必须攀岩。那儿虽有一条绳子,但咱们不专业,不能冒险上去。”
听了强叔的话,我如释重负。我自我安慰道:“穿着平底鞋,又没带一口水,能接近莲花峰,已经很了不起了。”
于是,我们返回到莲花峰脚下的梁山尊王庙。建庙的工人热情地烧火煮水泡茶,我和强叔与他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茶香袅袅,欢声笑语在莲花峰回荡。
喝足了梁山炭火茶,我们准备下山。下山前,我与强叔一起带着水桶到天灵庙接水。刚到天灵庙,便遇见了仙风道骨的林道长。林道长一袭道袍,长须飘飘,眼神中透着温和与睿智。他热情地邀我们坐下,亲自泡茶,请喝茶。
林道长谈天论道,语如汩汩清泉,清新自然。谈到他和众人正在建设的天灵庙、梁山尊王庙、财神洞、玄机洞等等。林道长说:“人神合一。人为神做事,神扶持人,这就有无穷的力量。”我感觉林道长学有专攻,道可道。随后,他还兴致勃勃地跟我们示范道家三皈九叩礼,一招一式,庄重而严谨。礼毕,他又带着我们参观他自修的场所玄机洞。洞内清幽静谧,令人神往。
我被这里的氛围深深吸引,不禁告诉林道长,我也想到这里修行。林道长微笑着说,这是做功德,福生无量。我向他表示诚挚的谢意。
不知不觉,天边已红霞满天。夕阳的余晖洒在山林间,给万物都镀上了一层金边。我们告别林道长,告别莲花峰,告别梁山。
返程,我感到轻松愉快,元气满满。